品牌选择明星代言时,通过内容输出解决品牌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上周去听了个分享,其中有“饭圈女孩”的分享,内容是品牌如何讨好粉丝,如何才能让粉丝购买下单,有一些小窍门。
越想越有点奇怪,明星艺人品牌代言,什么时候变成了讨好粉丝带货的游戏?如果是带货,直接找李佳琦好了,为什么要找明星呢?
只要一提起明星代言,就是粉丝营销,就是饭圈文化。明星代言,变成了消耗流量与粉丝购买力的游戏。
如果把当红艺人的代言TVC找出来看,会发现只有一个套路,艺人将产品炫酷的展示一圈,然后一句铿锵有力的品牌态度,翻译过来就是——买它。
代言这个事儿,变得越来越窄,越来越钻牛角尖,作为营销人,是不是应该更有创造力?花大价钱买来的明星,就搞搞粉丝营销,太不值。
我们聊聊,明星代言还有什么品牌价值?抛砖引玉,以下:
以代言带货,值不值?
先说问题,艺人的title是代言人,但实际上更多的在做带货,做粉丝营销。而且诡异的是品牌、艺人、粉丝,三方面都接受了带货的事实。
那我们就聊一下带货到底值不值。
站在粉丝的角度,铁粉们真的很辛苦,要让他们的偶像保持商业价值,如果一位艺人身上有10个代言,那粉丝就要10个品牌全都买,不是喜欢品牌,就为让偶像有排面,保持商业价值。一个铁粉一年的追星成本要10万元以上,看着流血的钱包,大概很难爱上哪个品牌。
同时还有一个坑是,上周饭圈女孩分享时说,品牌如果不把偶像伺候好,给足偶像排面,她们不但不会购买,还会联合起来抵制品牌。风险还挺大。
而在品牌的角度,只是变成了粉丝营销,首先就低估了代言的价值,事情想简单了。如果一个艺人有10个代言,那分散到你的品牌的注意力就很少,品牌与明星并没有深度绑定,代言价值很低。
从艺人的角度,某流量艺人私下跟朋友说:哥,我也不想耍猴一样展示一圈产品,也想做有深度的代言,但品牌就想要这种。
流量艺人的代言,变成了“接活”,他们大概不会投入更多精力与感情在代言品牌中。
再说代言到品牌的逻辑链,流量艺人代言,粉丝为偶像买单(注意不是为品牌买单),之后发现品牌或许还不错,于是可能转化为品牌的喜爱者。这个逻辑链太长,且筛选面太窄。
所以你看,原本追随流量而去,最终发现流量很难收割。所谓的流量代言,在粉丝看来,早就变成明码标价的交易。
回到最基础的问题,找流量艺人代言行不行?我的答案是:特别好。但不能以流量“拔草”的思维运作,而是以“种草”的思维合作共赢。
用明星代言,为品牌种草
来,讲完问题再来聊聊策略。一句话:将拔草变成种草,将带货变成代言。
在形式上还是那几种,在思维上要改变。
流量艺人没问题,问题是合不合适你的品牌。拍展示产品的TVC也没问题,问题是代言目的搞清楚(带货不是目的)。
咱们还是聊案例,我个人觉得营销人精进的重要方法,就是多思考案例,思考案例背后的策略,策略带来的启发,能否用到自己的项目中,这很重要。
最近欧阳娜娜代言得力文具,文具搭少女还挺般配,但实际上野心很大。
先讲背景:得力品牌主要分为办公和文具两个品牌线,此前以办公为主线,主要为企业客户提供办公整体解决方案,代言人从鲁豫到现在的杨澜,塑造的是成熟可靠商务风格,曝光渠道以央视媒体为主。基于此,大众对于得力品牌的认知有点老,杨澜在年轻群体的影响力也比较有限。
此次得力文具线启用欧阳娜娜做代言,针对C端学生与年轻人沟通,一是将文具线带动起来,同时也让得力主品牌更加年轻化,注入新的品牌认知。
商务风格以前是高级,现在就是老化。这是社会大环境变迁的话题,现在是青少年文化,全社会都是青少年崇拜,所有品牌都要年轻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市场份额。
所以,得力文具在转型之路的第一站,选择了欧阳娜娜作为代言人。我们聊聊背后的策略,以及对品牌的改变。
品牌认知输出
所有营销开始之前,都要想清楚目的,希望以代言人解决什么品牌问题?
比如大曝光做知名度,要年轻化认知,要新产品卖点,要价值观输出等等,但这些所有的目的背后,都是为了品牌的可持续卖货。
比如得力文具找欧阳娜娜,解决的是品牌认知问题,从杨澜的商务可靠风格,进化到00后年轻化品牌,需要一个颠覆认知的举动。
必须让消费者强烈的感受到,这个品牌真的变了。
得力文具从之前的杨澜风格到欧阳娜娜,这个认知颠覆是强烈的。如果我是项目PM,可能会用欧阳娜娜投放一下央视,让原本杨澜的位置换成欧阳娜娜,反差会更强烈。
当然,得力目前在全国超过60000家终端门店,在素材上统一更换成欧阳娜娜,品牌气质立刻就不一样。在同一个媒介环境,输出信息产生颠覆性变化,给到大众的认知刺激会更大。
所以,在这个案例中,核心目的是以代言颠覆品牌认知,以欧阳娜娜的角色,塑造得力品牌的新角色。
种草内容输出
做品牌代言,在内容输出上越来越单一,当然可能因为流量艺人时间宝贵价格高,不能配合更多内容,但更多应该是品牌也认为没有必要。
在内容上应该进行分层,有通用主视觉,包括主KV,核心TVC这些素材,这些只能叫核心素材,不能叫内容。
接下来是个性化内容,这个内容就可以很多元,可以是直播互动,音乐定制,长视频故事,产品开箱等等……。
回到找代言人的核心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思考需要代言人创造什么内容,以什么内容对品牌种草。
在欧阳娜娜与得力的案例内容中,除了前面的主视觉,另外已经上线的是两支小红书开箱,欧阳娜娜同款系列文具,在小红书做了比较大的传播曝光。
简单说一下,小红书代表年轻人平台,欧阳娜娜在小红书人气比较高,重点是彩绘礼盒等产品,这或许不是得力的全部产品,但代表年轻化的产品,先种草单品。目前来看,彩绘礼盒的单品成为爆款,同时得力的全线产品销量都有所上升。
这叫以单品系列撬动全品类,首先给年轻人种草同款单品,进而以明星同款作为入口进入得力全品类,获得得力品牌的年轻化。
在任何传播中,具象化是很重要的一点,具象到一个核心功能,具象到一个单品SKU,然后以单品做传播入口,撬动整体品牌的增长。
价值观共建
更高级的代言,在我看来是是价值观共建,意思是品牌与明星共同创造一种价值观,来沟通大众。
明星作为社会上最具大众影响力的群体之一,能带货,也能带价值观,显然后者更高级。
之前我探讨过一个问题,当代有非常多的价值观需要重建,比如女性,比如爱情,比如城市与人的关系等等。
每一个需要重建的价值观,都是巨大的商业机会。品牌加明星,有机会重新树立新的价值观,在商业与精神层面影响大众。
所以在我看来,更高级的品牌代言,不要重述陈词滥调的政治正确,深挖人性,做当代价值观的建设者,这有巨大的商家价值,也更有社会意义。
总结一下
当品牌选择明星代言时,流量是基础,带货是结果,通过内容输出,解决品牌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一开始奔着流量去,选择吴亦凡、王一博、肖战、王嘉尔等流量艺人时,流量就在那里,选择了就有流量,不要用带货思维思考代言,代言是品牌输出,不是粉丝营销。前面我们也说了,现在的粉丝营销早就不是傻白甜,是明码标价的利益交换,别总想着收割粉丝。
具体到策略,一个需求目的,三个内容层级。
在大的品牌逻辑上,一定是品牌种草,解决长期的销售问题,能够长期可持续的卖货,是品牌代言的目的。
首先,提出需求,需要代言人解决什么问题。品牌代言是常规营销手段,这让很多人忽略为什么要请代言人的问题,品牌需要请明星代言吗?
Apple 从来不请明星代言,品牌力仍然很强。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往往是最重要的问题,或许你的品牌在这一阶段并不需要代言人。
在内容上,一是品牌认知输出,品牌与艺人跨界,各自有不同的大众认知,品牌需要借助明星的大众人设与认知,塑造自己的品牌认知。比如得力以欧阳娜娜来塑造年轻品牌认知。
二是内容输出,核心素材是要有的,将品牌加代言人输出一个品牌态度,包括KV与TVC,这是基础。
然后是品牌内容,让代言成为代言,不仅仅是一支广告,最好是能将产品融入艺人生活,输出更多种草内容。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是品牌代言,在内容上最好以具体的产品或卖点切入,以产品功能或者单品SKU切入,具象的信息才能种草,消费者也更有行动力。
最后,在品牌价值观层面,明星艺人是优质传播介质,以明星的大众人设,塑造品牌的社会角色,共建品牌价值观。
所以,明星代言能做的事情挺多,不仅是流量,不止是粉丝。
本文转载自杨不坏(ID:yangbuhuai01),已获授权,版权归杨不坏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