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卖上千元,“定制”护肤品背后是智商税?

“定制”护肤品制作时间短,但生产安全上的种种问题却暂时无解。

郭秀娟、张函北京商报2021年10月29日

定制护肤品突然流行。不少消费者说,已经在美容院“尝鲜”了一种定制护肤品,效果还不知道,价格真不便宜。

美容院的“定制”操作是啥样?有无菌设备和环境吗?消费者恐怕都很难亲眼验证。带着问题,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多家美容院。

扎堆做定制,一定很赚钱

定制护肤品正在成为美容院吸引客户的产品。

“店内主打‘一人一方’私人定制护肤品,通过仪器进行肌肤测试分析,通过搭配护肤成分原料,现场操作调配出一份适合个人肤质的功效护肤品。”

在朝阳区三里屯余妆美容院里,工作人员这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同样,在汲度补水美容院,店内操作台上摆放着标有“神经酰胺”“视黄醇”等护肤品原料标签的瓶子。只要经过肌肤检测后,工作人员便可进行原料调配,出来一款“个人定制”护肤品。

根据美容院工作人员的说法,与市面上销售的品牌护肤品相比,定制护肤品制作流程简洁、生产快速。

唯美国际知春路店的店员表示,定制护肤品不需等待工厂生产,在店内经过皮肤检测后可随时现场制作。SANKIN量肤定制店内人员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在了解消费者的皮肤信息后,消费者后续再次购买时也可以直接微信下单,不需到店即可制作。

这些“定制”护肤品价格不菲。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如mtm labo的“焕采活肌”,门店价为1550元、团购价930元;汲度补水的“鸡尾酒分层补水”,门店价为975元、团购价775元。

没有无菌室,安全谁能保证?

没有无菌生产环境,带着手套就完成配制,且先不说功效,真的安全吗?

关于定制化妆品,目前我国尚未有明确定义。美容院定制护肤品质量要如何保障?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一些美容院现场制作定制化妆品时,只在店铺内工作台上调配制作。

虽然操作人员戴着手套,但调制过程中原料却暴露在空气中,没有无菌生产环境。产品标签上只有美容院名字、功效等,没有相关生产批号以及产品标识。

与日化品牌的产品生产过程不同,美容院现场制作的护肤品省去了商家研发、打样、测试、报备等传统生产步骤。这使得产品制作时间短,但生产安全上的种种问题却暂时无解。

不仅违法,还是“智商税”?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化妆品经营者不得自行配制化妆品。第四十二条规定,美容美发机构、宾馆等在经营中使用化妆品或者为消费者提供化妆品的,应当履行本条例规定的化妆品经营者义务。

这意味着,美容院不论销售普通日化品还是定制护肤品,都需按照《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进行经营管理,如不得销售存在安全隐患的化妆品、无证擅自分装等,更不可以自行配制生产。

“目前来说,在化妆品行业,纯粹完全针对用户本身的肤质来定制的产品,恐怕不现实。”张兵武表示。

他说,所有的化妆品生产必须经过工厂的检验合格,并进行备案,备案过程中产品的配方、功效都需经过严格的审核和验证。“如果是现场根据肤质去做个人的定制产品,从法规的角度来说涉嫌违法。”

对于定制护肤品如何保证生产安全性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咨询了余妆创始人李伟,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被医美碾压,美容院也不好过

其实,近年来生活美容院生意是越来越难做的。

毕竟要明显美容效果,医美更有吸引力,也越发普及了。

《2020中国生活美容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生活美容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6373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8375亿元。美容行业市场规模虽然不断壮大,但2020年美容美体关店率高达20.3%。

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2020年,美容院消费乏力。专业医美项目蓬勃发展,传统美容院渠道开发利用率低,老客户加速流失、新客户看不到吸引力。

美容院的定制护肤品,就是在突破这种困境。

资深品牌营销专家张兵武表示,美容院的产品往往可以结合服务进行销售,服务部分可以计入产品定价,这是美容院经营产品的特征。经营化妆品既促进了美容项目销售,也为美容院提供了新的盈利方式。

快消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认为,针对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做定制化的产品,也是今后快消品的一种发展方向。

但是,鲍跃忠也提醒道,这个新增长点的关键在于,生产与销售方面的监管和控制。

 

本文转载自北京商报(ID:BBT_JLHD),已获授权,版权归北京商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11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