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 “副业” 混战:从一个红海卷向另一个红海

副业本应是增强抗风险能力的“第二引擎”,而不应变成消耗现金、分散精力的“长战线”。

刘萍观潮新消费2025年9月16日

搞联名、卖周边,已经装不下新茶饮品牌的“野心”了。

近日,霸王茶姬推出服饰品牌“BACHI FASHION”,正式卖起衣服,其“踏花归来”系列号称把苗绣元素搬上了货架,定价不菲,牛仔外套599元、牛仔裤499元、短袖199元、渔夫帽159元。

这不是第一家“不务正业”跨界搞钱的新茶饮品牌,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从喜茶、奈雪到茶颜悦色、蜜雪冰城、霸王茶姬,越来越多的品牌跳出“奶茶老本行”,在“不务正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卖零食、开酒馆、做服装,其跨界副业令人眼花缭乱。

同样是搞副业,策略各不相同。有的品牌在复用供应链资源中,成功找到第二增长曲线;有的则广泛试水,试图在多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然而,跨界亦非避风港,即便走出茶饮赛道,它们仍要面对激烈的“副业竞争”。目前在霸王茶姬官方旗舰店,已找不到“踏花归来”系列衣服,只余帽子、包包等。

卷的尽头是搞副业

在新茶饮行业,跨界做副业早已不是新鲜事,只是各有偏好。

卖零食是新茶饮最热衷的赛道,也是试错成本最低的切入点。毕竟,零食与茶饮的消费场景高度契合。消费者排队等奶茶时,即兴购买饼干、坚果等零食似乎顺理成章。

早在2020年,喜茶、奈雪的茶就开启对零食赛道的探索。喜茶推出混合坚果、芝士夹心饼干等产品,主打“茶味零食”的差异化,试图绑定自身芝士茶的品牌认知。

奈雪的茶则更直接,在门店设置专属零食展架,售卖薯条、芝士酥条、冻干酸奶块等零食,还在天猫旗舰店上线相关零食产品,延伸现制茶饮之外的消费场景。

如果说喜茶、奈雪的零食还带着中高端调性,蜜雪冰城的玩法则贴合其主攻下沉市场的基因。2022年,蜜雪冰城联合洽洽推食品推出了瓜子零食,单包15克,售价仅为1元。

图片来源:蜜雪冰城天猫官方旗舰店截图

如今其天猫旗舰店的零食SKU达几十种,从锅巴、辣条、卤味小吃到薯片、果冻、山楂等各种休闲零食,价格最低只需1.5元一包,也有大量定价数十元的产品,价格带较宽。另有积木、盲盒、水杯等非食饮产品,显出较强的产品覆盖与渠道能力。

这些品牌卖零食的逻辑是用“周边思维”做副业,把门店流量、渠道资源二次变现。蜜雪冰城并不满足“顺手卖货”,试图进行更彻底的场景拓展与品牌再造。

在卖零食前的2017年,蜜雪冰城就成立了子品牌“幸运咖”,正式切入咖啡赛道,依托现有供应链和门店网络,在三四线城市狂奔。

蜜雪用低价换规模,茶颜悦色用文化调性做溢价。在主业以慢扩张著称的茶颜悦色,在副业上却异常激进,且主业调性与副业风格反差显著。

2020年,茶颜悦色试水新零售首款店型“茶颜游园会”,里面除了常规的茶饮外,还有茶叶、茶具、零食、日用品、文具等文创产品,但当时没有掀起太大水花。

2022年,茶颜悦色陆续推出子品牌“鸳央咖啡”“古德墨柠”,前者主打咖啡,后者主打柠檬茶。

到了2024年,茶颜悦色的副业版图进一步扩大,开了一家“昼夜诗酒茶·艺文小酒馆”,以艺文、诗歌为主题,主打特色茶酒,比如桂花弄酒、幽兰拿铁酒等,全时段售卖含酒产品,平均客单价与茶颜悦色相近,延续其文艺调性的同时拓展了夜间场景。

同年8月31日,茶颜悦色在长沙开出首家线下“硬折扣零食生活杂货店”,占地面积超过200平方米,SKU约在150-200个之间,以2.5元的面包干、9.9元的混合坚果搭配茶叶、文具、潮玩等,试图以低价零食引流,带动高毛利产品销售。

整体来看,茶颜悦色的副业还在新茶饮圈内折腾,霸王茶姬的跨界则走得更远。从墨镜、方巾、包包等常规周边,跳到了卖衣服,成为新茶饮行业首个推出高客单价服装的品牌。

图片来源:霸王茶姬天猫官方旗舰店截图

霸王茶姬的副业专注于“茶系生活方式”的品牌文化打造,其天猫旗舰店的 “茶悦生活”板块,涵盖香氛礼盒、晴雨伞、单肩包等数十款周边,客单价多在50-200元之间,属于“粉丝向”消费。

而霸王茶姬的新副业,在价格和领域维度都做出了突破。其推出的“踏花归来”系列,包括牛仔外套、短袖T恤、挎包、帽子等,价格从159元到599元不等,其中599元牛仔外套的价格,远高于此前的周边产品。难怪有网友质疑:真的会有人买吗?

卷了多年,新茶饮品牌们终于把副业也卷到五花八门。

押注第二增长曲线

新茶饮纷纷卷副业,指向了市场的残酷竞争。

数据显示,中国奶茶市场正进入残酷的存量竞争阶段。据“窄门餐眼”统计,截至2025年8月15日,全国奶茶饮品门店总数42.9万家,近一年新开11.6万家,同时约有15万家门店关闭,整体负增长3.4万家,开店快、关店更快已成常态。

另据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至2025年,中国新茶饮行业国内市场增速将依次降至13.4%、6.4%和5.7%,增速堪称腰斩,市场增量空间逐步见顶,进入抢存量用户的红海阶段。

2025年以来的外卖补贴大战,更是将新茶饮的焦虑推向高潮。京东、美团、淘宝闪购接连发起多轮补贴对攻,例如美团通常会在周六发放免费自取券,一度把部分茶饮门店“逼”到暂停营业,骑手亲自上手“摇奶茶”。

对消费者而言,这是“薅羊毛”的狂欢。但对品牌而言,却是业绩分化加剧的变量。

在这场混战中,新茶饮业6家上市公司的走向截然不同。除奈雪仍亏损外,其他五家全都实现盈利。其中,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的净利润增幅均保持在20%以上,霸王茶姬的增速垫底,背后是霸王茶姬不参与补贴战,试图凭借品牌差异化赢得市场。

虽说这种短期补贴主导的竞争行为,长期基本不可持续,但霸王茶姬这一策略在财务层面已经付出了代价。

其2025上半年实现营收67.25亿元,同比增长21.61%;实现净利润7.55亿元,同比下降38.32%。若按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经调整净利13.07亿元,同比增长6.78%。若根据GAAP准则,二季度净利润仅7723.8万元,同比缩水87.7%。

尽管公司解释,下降主因是上市相关的一次性股份薪酬及激励费用的确认。剔除一次性影响后,净利润约6.298亿元,同比微增0.1%,较2025年一季度有所回落。

但不可否认的是,霸王茶姬失去了高成长性的特质,而这曾是其最关键的上市故事。2024年,霸王茶姬营收增速为167.35%,净利润增速为213.3%。

霸王茶姬CFO黄鸿飞在业绩财报会议上也坦言,外卖平台价格战的加剧,导致部分客源被暂时分流,从而影响了销售表现。同时霸王茶姬国内门店的月均GMV从54.9万元降至40.4万元,连续六个季度下降。

对此,市场给出了直接的反应。财报次日,公司股价下跌13.14%。截止美东9月10日收盘报收17.01美元,较28美元发行价累计缩水39.25%,距离其上市仅过去4个多月。

茶饮市场竞争白热化,彼此之间的壁垒并不高,推出新饮品的不确定性极高,新奇且受欢迎的口味和元素几乎被挖掘殆尽。相比之下,向外寻找增量成了更具性价比的选项。

霸王茶姬放弃了价格战,选择此前同行未涉足的高价服饰,试图以“茶系生活方式”之名跳出低维竞争。599元的牛仔外套,可以买到37杯伯牙绝弦。

副业可能无法立即让新茶饮品牌赚得盆满钵满,但至少在缓解焦虑方面,应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不务正业”是解药吗?

新茶饮品牌搞副业看似热闹,现实却远比想象中艰难。

做副业意味着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新茶饮品牌们需要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和竞争格局。这对于品牌的运营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当主业仍处红海竞争、亟需持续投入之时,副业本应是增强抗风险能力的“第二引擎”,而不应变成消耗现金、分散精力的“长战线”。

以霸王茶姬卖衣服为例。茶饮生意的核心是即时消费,商业模式围绕高频、低客单价、快周转等方面展开,用户决策侧重于口味、性价比。而服装是典型的中低频消费,设计审美、面料质感、场景适配等因素,还存在季节性迭代,需要专业的设计、生产和库存管理能力。

行业底层逻辑的巨大差异,使得许多品牌的副业尝试陷入“外行指导内行”的困境,这也恰恰是多数品牌副业“雷声大、雨点小”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已有品牌开始收缩副业战线。如今喜茶和奈雪的茶的点单小程序和电商平台旗舰店里,此前力推的零食产品已悄然下架。喜茶在旗舰店转向销售瓶装果汁茶饮料,奈雪的茶聚焦于茶包,均是新茶饮行业常规的产品,霸王茶姬的衣服目前也不见踪影。

幸运咖是极少数有所起色,且能够贡献营收和利润的副业,其成功很大程度依赖于蜜雪冰城现有供应链能力的延伸,放大了协同效应。

作为蜜雪冰城的子品牌,幸运咖定位同样是低价,主攻下沉市场,充分利用了蜜雪冰城的供应链、品牌效应等资源,实现资源协同和成本集约。经过多年的运营,叠加外卖补贴带来的流量红利,幸运咖线下门店已超过8000家,挤入国内咖啡连锁品牌前三甲,逐渐形成自我造血能力。

用主业的能力赋能副业,再以副业的增长反哺品牌抗风险力,跨界才不是盲目追风,而是战略延伸。

何况,新茶饮品牌们试图闯入的副业领域,早已是红海一片。

零食领域有零食很忙、好想来两大量贩巨头,还有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盐津铺子等成熟玩家,咖啡界有星巴克、瑞幸、库迪,服装行业有优衣库、ZARA等国际巨头,女装更是卷到退货率可达80%。

新茶饮跨界很难与专业品牌竞争,这或许也是蜜雪冰城做零食选择与洽洽食品合作的原因,借助后者的行业积累,逐步打开差异化小众市场,而非正面硬刚。

副业可以是一门可持续生意,前提是主业根基足够稳固,商业模式健康。跨界也不是摆脱茶饮过度竞争的救命解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还是主业的产品品质和消费体验,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本文转载自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已获授权,版权归观潮新消费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2024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8000+消费者调研、100+专家智囊、3000+家企业的深度剖析为基石,从八大维度解码市场本质,于六大视角锚定未来趋势。这份20万字的专业报告将成为消费产业迭代的“晴雨表”,也会是企业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长动能的战略指南。
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