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爱马仕又起一轮涨价潮,理财不如买包香?

相较于平均存款利率下跌的投资理财产品端,将不断掀起涨价潮的奢侈品包包作为理财标,是否能带来可观的回报?

叶曼至时代周报2024年7月8日

奢侈品巨头LV再次涨价。

7月5日,时代周报记者从LV中国官方客服处获悉,LV产品价格已上调完毕,本次调价线上线下同步,线下范畴包括全国各地的LV专柜,具体上调价格以官网为准。

时代周报记者从LV中国官网获悉,LV部分产品售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涉及多个热门爆款产品。

LV旗下人气较高的CARRYALL小号手袋从2.06万元涨至2.18万元,CARRYALL中号手袋从2.15万元涨至2.28万元,涨幅分别为5.8%、6%。据蓝鲸新闻报道,LV本次价格调幅为5%~7%。

这并非是LV中国今年首次提价。早在今年2月,LV中国官网价格已有所调整,旗下牛角包、carryall等部分包款价格有所变动,平均涨幅为6%。而近三年来,LV已累计提价十次。

不止LV,近年来,爱马仕、香奈儿等奢侈品牌均在国内掀起涨价浪潮,市场对于其投资属性的探讨愈发热烈,不少消费者将奢侈品视为新的资产保值手段,甚至萌生了“理财不如买包”的念头。

然而,从商品的本质属性审视,奢侈品大多仍属于流通性消费品,并不具备稀缺性。将奢侈品视作投资品,真的更具吸引力和收益潜力吗?

01 未引起抢购热潮

本轮涨价已是LV三年来的第十次涨价,去年其在中国市场更是实施了三次调价。从以往来看,LV涨价前往往能引发具备较高支付能力的“豪客”抢购。不过,这一次,市场的反应则相对冷淡。

90后美妆博主梁可是LV、Dior、香奈儿等奢侈品包包爱好者,但这一轮涨价并没有激起她的消费热情。她向时代周报记者直言,在今年2月LV首轮涨价前,她便买入ivy、Loop月亮包两款LV包包,近期不会考虑二次购买。“LV最近没有出太多新款,现有都买得差不多了。”

对LV此次涨价无感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一名广州LV门店店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此次涨价前,客流量并没有激增,“和平时差不多”。据《钱江晚报》报道,LV涨价前的7月1日,记者走访了杭州湖滨、万象城等多家LV专柜门店,均未发现排队现象。

在社交平台,不少网友对奢侈品涨价早已习惯,“大牌涨价,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LV频繁涨价背后,全球通胀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对于涨价的原因,LVMH集团此前曾公开表示,LV提价主要针对皮革制品,以缩小全球不同市场的价格差距。因通货膨胀和货币波动,这种区域价格调整只会影响少数国家。

No Agency时尚行业独立分析师唐小唐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通胀带来的汇率涨价,是造成LV涨价频繁的主要原因。为了保证利润率与其作为高端奢侈品的市场定位,LV需要“跑赢”通胀,“另外,供需关系亦是奢侈品涨价的考量标准。”

图源:图虫

上海博盖咨询创始合伙人高剑锋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LV涨价反映了当下经济资产端的K型分化,“一边是大众消费相对低迷,一边是奢侈品普遍连续涨价”。其次,消费者往往倾向于“买涨不买跌”,LV频频涨价是在刺激与拉动消费。“此外,LV等奢侈品品牌与黄金、油气、海运等大宗商品具备较强的关联度,如果后者涨价,亦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前者的涨幅。”

02 奢侈品涨幅跑赢理财?

LV的涨价并非孤例。今年以来,奢侈品牌便掀起了新一轮的涨价潮。

今年1月,爱马仕上调全产品价格线,全球平均涨幅在8%至9%左右;3月,香奈儿、古驰对部分产品进行了全球范围内的价格上调,其中,古驰的部分热销款包涨价超千元,涨幅超10%;6月,与LV同属LVMH集团的Dior也加入了涨价的队列。

而在投资理财产品端,多家银行的平均存款利率呈现下降趋势,6家国有大行和6家股份制银行在2023年9月普遍下调了存款利率,其中1年及以内的存款利率在1.6%以下,3到5年的定期存款利率为2.20%~2.25%。而在投资市场,2024年上半年,上证指数累计跌0.25%,深证成指跌7.10%,创业板指跌10.99%。

这也让不少人萌生了投资奢侈品包包的想法。在小红书、得物等社交电商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了奢侈包的理财心得。“我2012年从欧洲背回来的LV大号Neverfull手袋,换算下来那时只花了6900元,现在的价格已经是当时的两倍多了。”在小红书上,有用户发文表示。

那么,将奢侈品包包作为理财标的,是否能带来可观的回报?

在唐小唐看来,任何奢侈品包包都不具备投资价值,奢侈品包并不是保值,而是贬值贬得慢。从投资角度来看,用通胀加利率去算整体收益的话,投资奢侈品包包是亏本的。“另一方面,奢侈品溢价主要是因为品牌价值,并不是因为稀缺性。从供需关系来看,通常情况下,这类包包都是可以充分供应的。”

“判断一类商品是否值得投资,关键在于三个要素,一是其是否形成规模,二是是否具备流动性,三是其落地之后,是否会有一定的折价。”高剑锋认为,奢侈品包包并不符合上述条件,而大众之所以认为其值得投资,更多的是消费心理上的“投资”,“消费者可能有一种早买了就赚了的想法,这种心理是具备一定的投资属性的,他们赌的是后面会涨得更多。”

 

本文转载自时代周报(ID:timeweekly),已获授权,版权归时代周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