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宠物品牌真大囧:从PRE-IPO几十亿估值变成天使轮

持续的低迷局面使得品牌在资金使用上更加审慎,尽管一直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有价值的品牌,但在与低价白牌品牌竞争时,反而被白牌拉开较大的距离。

冷冷宠经说2024年6月5日

“探讨”

近期又走访了一大批宠物食品、用品、医药类的品牌,并参加了有关宠物品牌出海的企业交流沙龙。在此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随着市场竞争愈加细化,创始人们的认知盲区会逐步显露,并且这些盲区会被不断放大。从一个观察者的视角来看,这显然是一个有趣的课题。然而,对于宠物品牌而言,这却是一个危险且需要谨慎应对的挑战。
作为宠物企业的学习型组织,宠经说学习会希望能定期分享行业内杰出同行的经营策略,以及我们自身作为产业观察者和服务者的思考与见解。

01

许多宠业新锐品牌创始人已经不只是即将进入认知盲区,而是正在经历越来越多的认知盲区。起初,他们凭借单一优势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快速扩大市场规模和生态位。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品牌的基本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竞争的颗粒度在不断细化。即便是看似擅长的抖音营销,也需要精细化的运营和协同作战,哪怕是0.1%的差距,也会被不断放大,最终形成巨大的鸿沟。

02

这些宠业新锐创始人为何会陷入认知盲区?在过去五年里,这些创始人凭借对用户洞察的敏锐度、产品微创新的能力、卓越的审美设计以及内容创作的才华脱颖而出。部分创始人甚至从其他行业跨界而来。在市场增量阶段,这些优势无疑为他们带来了领先地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获取的平等化逐渐削弱了这些优势,使得竞争回归到商业的基本面。那些在传统时代看似平常的任务,如提升产品复购率、进行组织协同、管理线下渠道以及分配渠道利益和产品,成了创始人们面临的新挑战。一些创始人通过自我提升来应对这些挑战,而另一些则在寻找具备专业知识的传统宠物品牌操盘手,“新传统”选手因此逐渐受到欢迎。去年,我们就已经察觉到,竞争已经从局部优势的较量演变为系统性的博弈。

03

一位宠物食品的创始人曾戏谑道,“创始人要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这一代创始人大多具备高学历和丰富的知识背景,他们往往拥有强大的自我逻辑体系,认为只要他们的核心信念不被打破,自己的决策就是正确的。然而,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我遇到了一些愿意倾听建议的创始人。在市场压力的推动下,他们逐渐从“与市场、用户认知对抗”转变为“适应市场与用户认知”,这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业务状况。因此,即使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自我,与市场和解以实现业务的持续发展才是关键。

04

在谈及寻找操盘手时,我观察到许多新锐品牌和传统品牌的案例,有些取得了成功,而有些则未能如愿。成功关键在于创始人主动或被动地放权,使新项目与主业务保持适当距离,并为操盘手及其团队提供了独立运作的空间。然而,也有失败的案例,例如一些头部宠物食品公司的高层在跳到其他公司后表现不佳。这并非因为他们缺乏能力,而是由于企业主过于勤奋,过多干涉了操盘手的工作,导致难以施展其才干。

05

所以,特别有生命力和个性的事物在大集团中往往会被抹灭。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到,大企业常常被小公司颠覆,因为大公司有原来的资源依赖症。

06

2024年对于新兴宠物品牌而言,确实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一年。在我与一批真正致力于品牌发展的创始人交流时,有六到七位表示他们的业务在第一季度出现下滑,尤其是在三月份。这种持续的低迷局面使得品牌在资金使用上更加审慎,尽管一直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有价值的品牌,但在与低价白牌品牌竞争时,反而被白牌拉开较大的距离。对于那些获得资本投资的品牌而言,压力更加巨大。我一位朋友提到,他们的投资人在去年底表达了不满:“我们当初以PRE-IPO轮几十亿估值投资,如今却变成了天使轮的估值。”

07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倒退?其中一个原因是今天各种红利消退得太快,各种规矩和条款变得没有严格的商业道德。一位头部红人今天与品牌合作的门槛是80万元,一个月后就涨到200万元,之前的约定不再作数。红人生态需要重塑,因为如果只有大品牌能参与,这将变成寡头游戏。去年大家感兴趣的短剧,从几十万元一部的成本迅速上涨到200万元一部,甚至制作精良的达到400万元。

08

用户端的状况亦不容小觑。当下各宠物品牌都在抱怨直播间的投流成本高昂、进店流量质量欠佳,消费者呈现出“高冷”乃至媚俗之态。品牌意欲传达产品理念、品牌故事以及原料创新等内容,然而消费者仅关注买赠机制以及价格折扣,全然没有耐性去聆听品牌背后的故事。消费者的急功近利,不仅是品牌与市场上众多的宠物白牌和厂牌共同造就,亦是一种因果循环所致。

09

在宠物品牌营销理论中,针对知名度可划分为三个层级:即第一提及知名度(于提及某一品类时率先被想到的品牌)、未提示知名度以及提示后知名度。消费者于一个品类中所能记住的品牌大体仅为两至三个。有一位投资人指出,往昔这三个品牌皆为外资品牌,而现今伴随国货的奋力进取,至少会有一个为国货品牌,未来或许会有两个。然而,宠物产品实质上所销售的乃是信任及时代的人设。于存量市场内,我们的品牌定位、研发体系、终端管控、毛利空间以及品牌宣传等,能否有力支撑起去争抢另一份消费者心智份额呢?坦率而言,历经如此多年,包括社交媒体所带来的红利时期,大部分国货宠物品牌仍旧仅为(单一)渠道品牌,以为好牌,其实就一张牌。

10

为何投资人会言及新锐宠物品牌从 PRE-IPO 的几十亿估值回退至天使轮呢?残酷的事实在于,多数的成功实则具有偶然性且不稳定。我们之所以着重强调大单品以及组织、运营的颗粒度,是因为在电商时代流量资源有限这一前提之下,大单品乃是提升转化率的必然策略。唯有通过此种方式,方可让用户记住品牌,进而产生复购,形成稳定的闭环结构,以达成最高的营销费用对冲效率。而组织和运营的颗粒度乃是一个宏大的论题,亦是诸多年收入达1亿,尤其是5亿以上的宠物品牌获取生意确定性的重要途径。关于此点,我们可留待下次单独进行探讨。

本文转载自宠经说(ID:gh_88102aa4d356),已获授权,版权归宠经说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