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价”到“高端”,费列罗如何在中国市场完成转型?

在中国市场价格不菲的费列罗,实际上却是本土市场意大利消费降级的产物。

声动活泼2024年1月16日

新年快到了,你的年货清单里有巧克力吗?

很长一段时间里,每逢过年过节,广东地区几乎每家必囤的一款伴手礼,是费列罗巧克力。京东的销量数据显示,在广东地区的年货销量榜上,费列罗常年位列前三名。这些价格不菲、包装金灿灿的巧克力小球,拿得出手又喜庆,不仅出现在年节送礼、情侣约会等场合,甚至还会和金佛摆在一起,演化出「金莎配金佛」的特别习俗。

摆放在金佛前的费列罗巧克力

图片来源:脉脉

然而,在中国市场价格不菲的费列罗,实际上却是本土市场意大利消费降级的产物。二战期间,传统巧克力原料可可供应短缺,价格昂贵,意大利点心店老板彼得罗·费列罗为了节约成本,就在巧克力里掺上了便宜的本地榛子。这款更便宜的巧克力替代品,后来还演变为费列罗在全球最主要的产品之一「能多益巧克力酱」。

费列罗品牌的诞生地

图片来源:Financial Times

如今费列罗早已从家族经营的小作坊,成长为全球四大巧克力制造商之一,也是中国巧克力市场上仅次于玛氏的第二大品牌。而,在费列罗进入中国市场时,绝大部分国人还没有巧克力消费习惯。

那么,费列罗怎么就成了中国人年节购物清单上的常客?

打造本土化超级单品

费列罗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是创造出更符合本土消费习惯的新产品。

上世纪 80 年代,欧美市场的巧克力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定型。为了扩展销售版图,各大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拥有更大市场空间的中国。然而,继续沿用卖巧克力酱的老路子显然行不通,因为中国人并不习惯早起吃面包、抹巧克力酱。

于是,费列罗公司花了一整年时间,创新产品。首先把巧克力常见的扁平或棱柱状外观,变成了球状。又为了迎合中国人对「金碧辉煌」「富贵发财」的喜好,用金箔纸和咖啡色的瓦楞纸底座做包装,而椭圆形标签上的外文字母和带有手作感的金箔褶皱,也在无声提醒消费者费列罗的「高贵」身份——这不是一般的巧克力,而是源自意大利匠人工坊的「高档」巧克力。

图片来源:Tasting Table
此外,费列罗公司还给这款巧克力取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官方中文名——「金莎」。不过,内地当时已有「金莎」同名商标,费列罗公司为此还打了几年官司。后来,「金莎」更多成为广东地区对费列罗的独特称呼。

非传统的排列方式

「金莎」推出后,首先进入的是当时亚洲地区相对成熟的巧克力市场——香港。

进入香港时,费列罗没有选择进驻传统的百货商店或便民店,而是和香港当时正在崛起的另一大零售渠道屈臣氏合作。香港的屈臣氏门店大多分布在人口密度高,消费水平也高的港九地区,这也成了费列罗推广的理想场所。

在屈臣氏店内,费列罗把自家产品摆成了「金塔」。

不难想象,顾客在平时购买药妆的地方,突然撞上这样一座「金塔」,冲击力一定不小。如此陈列不仅赚足了来往顾客的注意力,也给消费者留下了富贵好运、有面子的第一印象。

借着屈臣氏的连年热推,费列罗短短几年就成了香港人节日送礼的必备单品。

而当年只要是香港流行的东西,很快就会风靡到内地。于是费列罗巧克力还没正式进入内地售卖,就已经和蓝罐曲奇、嘉顿饼干、杏仁糖一起被内地人称为「香港四大件」。上世纪 90 年代,离香港更近的广东,成了费列罗重要的销售阵地,「金莎」甚至被广东人视为过年的「硬通货」。

香港四大件

图片来源:搜狐

正式进入内地市场后,费列罗除了延续金塔式陈列,还花大手笔在央视上投放广告,向消费者不断强化费列罗和节礼的关系,以及输出情人节「巧克力花束」、婚礼喜糖等概念,不断丰富自身的「礼品人设」。

反其道而行的定价策略

与通常「买得越多,折扣越狠」的定价策略不同,费列罗的定价是买得越少,单价越便宜;买得越多,单价反而更贵。以费列罗的京东官方店铺为例,3 颗装的巧克力单价,要比 8 颗装心形礼盒装的单价,便宜近 1/4。

费列罗这样定价,一方面契合了消费者的「面子心理」——自己吃就省着点,送礼就得花钱买排场。另一方面,同样的产品在规格上做出区分,也可以对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礼品意涵,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比如,3 颗包装的费列罗是年轻人买给自己日常消费的,24 颗盒装的费列罗就更适合隆重一点的场合。

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的巧克力礼赠品牌榜上,费列罗常年稳居第一。此外,费列罗中国区总经理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中国已成为费列罗集团在全球销量第二大的市场,而且和第一大市场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

 

本文转载自声动活泼(ID:shengfmcn),已获授权,版权归声动活泼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11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