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50多万生意惨淡,“新中式茶馆”已经开始关店了?

新中式茶饮热度持续升温,入局需谨慎,为何有人成功融资,有人遇到“割韭菜”?

伍月咖门2023年10月7日

聊聊今年大热的“新中式”。

新中式茶饮,一批又一批地火了。大众点评上,各个城市饮品店热门榜一定有新中式茶馆位居前列。资本也开始加注,多个品牌获得融资。
然而在繁荣背后,我也发现,有人打着新中式的旗号悄悄割起了韭菜,更有人“投入50万开新中式茶馆,半年多倒闭”。
这条当红赛道,到底值不值得投入?

挡不住的新中式热:有人融资,有人遇到割韭菜?

不得不说,“新中式”是当下年轻人的流量中心。
上半年,全国各地的新中式茶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成都用瓦罐烹茶的“李山山茶事”、昆明主打纯茶的“上山喝茶”、长沙屋顶喝茶的“茶泱泱”,都将中国传统元素与茶饮相结合,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资本也纷纷押注新中式茶饮。不久前,汉唐序、茶花絮、山茶涧、唐饮等新中式茶饮品牌,相继获得融资。
连锁品牌也发展迅速,更加密集地向“新中式”靠拢。
霸王茶姬开启倍速模式,加速开拓海外市场;茶颜悦色新开品牌古德墨柠,布局新中式柠檬茶赛道。甚至这一趋势也蔓延至咖啡领域,主打中式咖啡的新品牌不断涌现。
热潮之下,很多创业者纷纷涌入这个赛道,但很快遭遇冰火两重天:
南京的彭先生加盟某国风奶茶品牌,仅仅运营了1个月就收入五位数;而浙江的小叶,历经半年筹划,3个月装修,自营不到一年,现在倒闭。
在社交平台上,层出不穷的新品牌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已经出现了很多被新中式茶饮“割韭菜”的案例。
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向我咨询,现在是开一家新中式茶饮店的好时候吗?
新中式茶饮赛道的热度不断攀升,想从中分一杯羹的创业者也越来越多,但这个行业真的如人们想象中那么好做吗?
我了解了几个实际案例。

投入50多万开店,现在“多开一天是一天”

“新中式是近两年投资圈比较火爆的赛道,没想到开店之后,生意反而一般。”
——在我的了解中,很多入局新中式茶饮的创业者,都表达了相似的感受,甚至有人直言,“最大的建议是建议不开”。
老胡就是其中一员。他看中了赛道的热度,和妻子在一线城市开了一家新中式茶饮店。
小店面积不大,店内仅摆了两三张桌子,门店装修不复杂,走的是清新古朴风,“希望为周围的白领带来一个休闲放松、喝茶交谈的空间。”
老胡介绍,因为位置在核心商圈,加上房租、软硬装等费用,门店第一年投入就有50多万,年中正式营业,没有预想中的宾客不断,反而目前处于“多开一天是一天”的状态。
“新中式咖啡”的生意,似乎也没那么好做。
深圳有一家主打东方味道的新型咖啡店。红瓦顶、紫砂壶、古代药铺里的百子柜……中国风的装修风格,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打卡,一度是小红书上的热门。
但最近我发现,大众点评上,这家新中式咖啡处于闭店状态。
更值得警惕的,是打着新中式的旗号来“割韭菜”的情况。
江苏小张早有开一家新中式茶饮店的想法,但是一直在自创品牌和加盟中纠结。
今年5月他在网上看到一家新中式茶饮的招商广告,联系之后,对方称,目前品牌正处在上升期,不久后会成为下一个知名连锁品牌。除此之外,还承诺了开店稳赚、专人辅导、加大广告投入等诱人的条件。
在与招商团队进行了多次沟通后,小张确定了加盟意向,前期交了8万的加盟费,并通过高价批量购入了原料。
门店9月中旬开业,营业到现在,生意一直不好,房租水电人工都支撑不起,而招商团队承诺的很多条款也没有兑现。
上网一搜,新中式茶馆、新中式咖啡的加盟信息铺天盖地,想要入局的创业者,很难分辨哪个品牌能迎来腾飞,哪个品牌会成为炮灰。

小红书上新中式茶饮信息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综合行业人的观点,新中式热”客观存在,但开店效果两极分化也客观存在。
“本质上说,这是一门比普通茶饮店更不好做的生意,对点位、体验、复购要求都很高,特别是打卡热度过后的复购问题。”

新中式热度背后,是时候冷静看待“泡沫”了

近两年,加上“新中式”三个字的产品,似乎格外容易火。
在民族自信越来越强烈的今天,“华流”“国货”日渐崛起,新中式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流行趋势。
新中式茶饮、新中式咖啡,是特色鲜明、风格化很强的赛道。它契合了当下的流行审美,满足了现代年轻人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
大众点评上,各个城市饮品店热门榜一定有新中式茶馆位居前列,小红书上搜索“新中式茶饮”,有6万+篇的分享笔记,在抖音上,“新中式”相关的播放量也高得惊人。
可以说,新中式具有实实在在的热度,并且从目前越来越多的品牌入局可以看出,“新中式”赛道仍在持续增长的状态。
但任何一个看似高光的赛道,都会有“泡沫”存在。 而这些“泡沫”,又往往会被小白入局者埋单。
很多新中式茶饮店、咖啡馆,都面临2个问题:
其一,依赖打卡热度,没有找到复购人群,如果没有旅游城市的客流加持,人气很难持续;
其二,从产品到视觉,同质化严重,消费者甚至分不清是哪个品牌,只留下了中国风的印象。
说到底,“新中式”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它需要过硬的产品和体验做内核,才能支撑一个品牌。
在没有清晰定位的情况下,创业者盲目跟风入局,在未来发展中,只能是水中浮萍,失去发展的根本。
本文转载自咖门(ID:KamenClub),已获授权,版权归咖门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现货热销中,398元包邮到家!

 2023年,是中国的消费提振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牌在整体复苏态势下的重启之年。虽然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但时代给予品牌的挑战并未消减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访华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块市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消费企业已进入全面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消费品牌究竟该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识别与捕捉各个要素释放出的信号?又如何在谨慎应变中实现韧性生长?

从“看长”“向真”再到“应变”,历时130+天,CBNData重磅输出《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共计超20万字,现货正在热销中!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