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品集散走到十字路口,能否重拾辉煌?

从华北的中关村电子商城,到华东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再到华南的华强北商业区,随着市场的变革和消费的变迁,这些传统的线下商品集散地正在遭遇不同程度的挑战与危机,当然也迎来新的机遇。

第一财经周刊2017年2月2日

线下经济模式与线上经济模式似乎是电磁的两极,究竟是“同性相斥”还是“异性相吸”,在走向最终答案的路途中,探索和试错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个迷人的过程,博弈和进退之间,市场构筑的商业文明正在逐渐向我们展开一幅磅礴的画卷。

刚刚进入2017年,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生意显得有些冷清,时至下午两点左右,商场内外并没有货车、手推车、商人、小贩络绎不绝的场面,不少门面贴出了“出租或转让”的广告。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连体建筑,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全球最大日用消费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也经历了五次转型。从上世纪70年代初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用鸡毛换糖的“敲糖帮”到“网店第一村”,伴随市场的扩容,加之实体经济和电商的碰撞,让这次转型变得更为艰难且充满不确定性,维系义乌30年发展的小商品交易模式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冷清的义乌商贸城五区

占地400余万平方米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分为五个区域,一区最早落成也是生意最好的区域,主要经营玩具、头饰、装饰工艺、旅游工艺等,二区集中销售小家电、五金工具配件等,三区和四区则分别偏重于办公学习文化体育用品和服饰、鞋类、日用百货,最新落成也最为冷清的则是五区进口商品和床上用品市场。


位于五区二楼的王先生主要经营家纺用品,在他看来五区的生意确实不如其他几个区好,顾客很少生意也不好做,很多商户或者把商铺当作仓库使用,或者直接关门转让,“之前很多炒摊的,现在炒摊的都套牢了,卖也卖不出去。”


根据“义乌购”从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的数据,义乌商贸城平均每个月有1039个店铺关闭,鉴于同时期新开店铺不到700个,截至2016年前八个月,商贸城店铺总数比两年前减少了8000家。


于此,中国澜蓝汇电商集团总裁凌阳认为,人口的流失是义乌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之一。


义乌是典型的移民城市,根据义乌政府官方数据,义乌人口200多万,其中本市人口74万,外来人口达到143.3万人,即约三分之二为外地人。常驻外商1.3万,在130多万外来建设者中,自江西、河南、安徽的外来人口分别达到25.2万、16.7万、15.0万人。


外来人口的减少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产业转型升级。义乌大多数企业属于非常传统的手工作坊式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缺乏品牌和知识产权。


受外贸结构调整和电商市场冲击,加之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转型,在资金、技术、人才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小工厂开始倒闭,低端廉价劳动力也为企业所淘汰。


义乌新经济

与义乌国际商贸城景象不同的是,在义乌南面距离商贸城约8公里的青岩刘村却颇为忙碌,很多年轻人在加班加点做年终活动冲销量,一楼沿街的店铺多为线下体验店,装载货物的集装箱卡车随处可见。这个小小的村庄聚集了约2.5万个电商从业人员,2015年网店数量达到3200家,全年销售额约45亿元,日均出货量7万单。


2005年在完成旧村改造工程之后,青岩刘村整齐划一的新楼房落成,昔日以耕地养家的农民成为房东,开始以租房为生。为了解决空房闲置、租金价格战问题,青岩刘村和义乌工商学院合作,铺设网络,搭建物流、餐饮、培训等配套设施,吸引大学生和企业来村里开网店,由此青岩刘村也走上了“网店第一村”的道路。


在不少创业者看来,义乌是全国创业成本最低的城市,一方面依托国际商贸城,货源充足,创业门槛低。其次物流优势明显,“义乌的快递比上海一票便宜五毛到一块,一天一万票就省出一万块钱。”同时义乌的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也投入使用,原本需要通过杭州、上海、宁波等地互换局分拣通关的邮件可在义乌通关后直接上飞机,极大提升了物流时效。


艰难的转型

在面积并不算大的义乌有30多个电商园区,其中政府认定的有近20个,凌阳所在的“澜蓝汇”在义乌运营了五个园区,包括义乌市农创园、微谷创智园、青创园等。


对于“澜蓝汇”而言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帮助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在与传统企业的接触中凌阳能够感受到,“他们已经意识到必须要转型,也很清楚企业的问题,但对于如何布局互联网,自己需要哪些资源并不清晰。”


大学生创业有想法无资源,传统企业有供应链和产品,但缺乏互联网运营思维,如何嫁接传统企业和创新者,让彼此之间对接并产生合作关系,成为义乌转型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不仅如此,伴随着传统实体经济和电商新经济的强烈碰撞,各种各样的新阻力也应运而生。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到访,让义乌的青岩刘村名声大噪,吸引了很多考察团和游客,导致当地租金不断上涨,仓储空间也变得紧俏。因为配套设施有限,很多卖家在做大之后就会搬离青岩刘村。“很多做到一定规模的电商已经搬到离市区更远的青口村,那边租金、消费各方面成本更低。”


义乌离杭州、上海非常近,作为县级市,很多年轻人并不想来到这里,尤其是懂计算机、页面设计、电子商务的人才尤为匮乏。”


重估线下价值

如今运营电商早已经与几年前不同,相较于线下竞争,在互联网上市场的“马太效应”更为明显,位于头部的商家攫取了绝大部分商机,开网店的门槛也变得越来越高。


对于传统电商而言,移动电商以及消费习惯、方式的转变都是新冲击,只是这种冲击对于固守线下实体经营的小商户更甚。事实上,线上与线下并不冲突,在新零售时代,创新思维和品质保证才是义乌保持竞争力的底牌。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

常见问题
意见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