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裤如何从单一场景的健身穿搭单品演变为一种街头潮流?
来源:Vogue Business(ID:VogueBusinessChina)
作者 :
在万物皆可资本化的全球经济环境中,“潮流” 不仅仅代表一种走红的风格趋势,伴随潮流而来的,其背后还有难以计数的商业利益。当女性的健身塑型成为一种潮流时,瑜伽裤这门看似存在众多非议的生意,也乘借东风水涨船高。
在文化冲突越发敏感的当下,瑜伽裤这个 “舶来品” 在中国市场的走红看似不可思议,但是背后却伴随着多方位的因素,既有客观条件的天时地利,同时也伴随着人们主观意识形态的转变。
即便瑜伽裤因其高度普及性已经被称为 “新的牛仔裤”,但是瑜伽裤单品仍旧不乏 “黑粉” 的质疑与非议。瑜伽裤如何从单一场景的健身穿搭单品演变为一种街头潮流?这种街头潮流为何会引发批判思潮?又是怎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观?
从小众到主流的蜕变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涉及特定的姿势和动作,是身体、心理和精神三重训练。在《贩卖瑜伽:从反主流文化到流行文化》(Selling Yoga: From Counterculture to Pop Culture)一书中,作者 Andrea Jain 表示瑜伽运动在 1980 年代作为一种锻炼系统首次在西方普及,直至 1990 年代在西方世界成为一种女性主流的健身方式。伴随着这项健身项目成为欧美女性的全新健身潮流,瑜伽裤也应运而生。
当今国际运动品牌巨头 Lululemon 便是以此起家。品牌创始人 Chip Wilson 据说在 1997 年参加了一场瑜伽课,他被当时教练穿着的像第二层皮肤一样合身的衣物所启发,并因此创立了自己的瑜伽时尚事业。据《纽约时报》报道,瑜伽裤最初于 1998 年上市,由 Lululemon 位于温哥华的首间商店出售。
然而,瑜伽裤真正的走红,是因为完成了从健身馆到街头的时尚迁徙。随着 athleisure 成为一种新的穿着方式,瑜伽裤可适用的穿搭场景已经延展到了街头时尚。
2015 年,彼时的 “网红姐妹” Kendall Jenner 和 Gigi Hadid 身穿瑜伽裤与飞行员夹克的一组街拍照片在网络流传开来。瑜伽裤衬托出她们双腿流畅紧实的线条,也将时尚感注入这一身看似随意、漫不经心的搭配。
随后几年,瑜伽裤似乎成为了名星、模特在街拍中的必备单品。正因为这些具有社交媒体影响力的人似乎无时无刻都在穿着瑜伽裤出街,这一原本运动属性强烈的单品也被赋予了日常化的合理性。
美国版 VOGUE 2016 年的一篇撰文中指出,瑜伽裤已成为女性 “在跑步、早晨排队喝咖啡、商务午餐、甚至喝酒时” 可以接受的穿着。对于日常穿着瑜伽裤的火爆潮流,《金融邮报》报道指出 “市场研究证实了‘Lululemon 效应’:瑜伽裤已经成为新的牛仔裤。”
至此,瑜伽裤似乎完成了从小众到主流的蜕变。瑜伽裤走红的事实从 Lululemon 在近些年的飞速发展也可以得到侧面的认证。在今年七月,Lululemon 以 374 亿美元的市值超过 Adidas,成为仅次于 Nike 的全球运动品牌第二位。截至发稿,Lululemon 市值已达到 418 亿美元,而阿迪达斯是 224 亿欧元。
难以想象的是,瑜伽裤作为来自西方世界的 “舶来品”,在中国本土也受到了极大程度的推崇。Vogue Business 此前的报道曾指出,随着女性消费者在中国运动市场的话语权发生改变,资本也愈发关注以女性作为主要目标客户的运动品牌。观研报告网的数据指出,2016 年至 2020 年,我国瑜伽用品消费市场规模四年期间增长超过百亿,从 82 亿元增长至 187 亿元。预计 2023 年瑜伽用品市场将达到 218 亿元。
作为一种类似于 “西学东渐” 式的审美渗透,瑜伽裤在中国市场得到的广泛拥簇的背后既有更为宏大的市场架构因素,也有消费者意识形态上的细腻变化,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瑜伽裤的普及以及瑜伽市场的繁荣。
瑜伽裤在中国市场普及的逻辑
过去几十年,西方国家所信奉的新自由主义市场政策也被逐步普及至众多发展中国家。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允许公共行业私有化,并提倡放松法律和政策对市场自由流动的管制。彼时,中国市场秉承改革开放的核心思想,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入世谈判,最终在 2001 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步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之中。
从资本的角度放眼中国市场内部,其优势格外明显 —— 人口基数大、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凭借诸多优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积累红利,被誉为 “世界工厂”,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中国作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和加工基地,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高性价比商品。
外来文化除了为人们带来更多选择外,也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生活习惯和模式。健身思潮正是在这样的机缘之下,走进大多数中国女性的心中。
父权体系之下的中国古代文化着重描绘女性的肌肉线条之美。盛唐时代以女性的丰腴为美,强调肤若凝脂的柔美。除此之外,曹雪芹的《赞林黛玉》也以 “弱柳扶风” 的字眼来形容女性的娇弱之美。随着西方女性健身塑形观念的普及,中国市场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转而开始追求健康身材。
来自上海的瑜伽爱好者 Irene Liu 表示自己是因为看了美剧《欲望都市》中 Carrie 和 Samantha 二人常在剧中结伴去练习瑜伽,也渴望拥有像她们一样紧实、充满线条感的身材,才萌生了想去系统学习瑜伽课程的想法。
Irene Liu 认为自己是通过健身以 “悦己” 的忠实拥簇者,并说道:“我喜欢自己腿部经过训练呈现的肌肉线条,尽管这或许不是主流审美。穿瑜伽裤出街让我更加自律,因为瑜伽裤贴身的面料也能时刻给我自己一个反馈。”
为何瑜伽裤存在非议?
伴随着上述 Irene 提到的瑜伽裤的积极意义,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熊欢在采访中曾表示:“健身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反身性思考的过程,这既是赋权女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女性持续自我(包括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再造的过程。”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瑜伽裤这一单品不仅仅意味着追随一种穿搭潮流,更多地代表一种女性意识上的觉醒。这不仅是一种对既定审美体系的冲击,更是一种对旧有社会框架的反抗。然而,即便瑜伽裤拥有诸多积极意义,但是它仍旧在社会上引起了多方面的质疑与批判思潮。
在其根本性能上,瑜伽裤的设计就遭到了诸多质疑。来自丹佛的建筑师 Deborah Lucking 自 1980 年代以来一直在练习瑜伽,她在《纽约时报》的采访中表示:“我对瑜伽裤的流行感到惊讶,因为根据我的经验,它们并不真正适合做瑜伽,” 她说。“在许多特定的瑜伽姿势中,你需要皮肤接触。在树式或老鹰式中,穿瑜伽裤反而碍事。”
另外,瑜伽裤由于十分紧身,它给身体带来的压力会使部分女性觉得并不舒适,甚至尴尬。英国外科医生 John Skevofilax 在《每日邮报》的采访中表示,他认为瑜伽裤的设计会让一些女性 “感到疼痛、不适、擦伤 …… 很多女性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以至于她们避免尝试穿这种类型的衣服。”
在社会议题上,瑜伽裤的适穿场合也一度成为话题热议的中心。在美国,多家媒体曾报道一些学校禁止学生穿瑜伽裤,有些甚至只禁止女学生穿瑜伽裤。Maclean’s Magazine 的专栏作家 Anne Kingston 认为这种举措反映了主流人群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思想。
在国内,办公室内可不可以穿瑜伽裤等问题,也总是引发争议。在一篇研究穿瑜伽裤对女性事业影响的文章中指出,女性在大多数时候会屈尊于职场带来的 “刻板印象” 的压力,通过更为正式的穿衣来显示自己的 “工作能力”。
她认为,瑜伽裤正在通过其消费属性取代了最初健身的意义。当其商业性过强时,瑜伽裤作为商品,它的市场化的成功与否完全变成了不同品牌之间营销手段的切磋,同时也将健身的门槛越拉越高。Monica 说道:“其实健身不一定要去健身房,也不一定非要买一些专业瑜伽裤,这些完全看自己的需求。”
瑜伽裤这一原本受限于健身场景的单品伴随社会观念的进步而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蜕变,它既可以是运动场上挥洒汗水时的衣装,也可以成为街拍中的亮眼单品。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也使得瑜伽裤这一来自西方的 “舶来品” 在中国拥有了众多忠实的拥簇者,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传统中国文化对于女性之美的定义。
尽管对于瑜伽裤的争议时有发生,但是同样无法抹去瑜伽裤代表的健身塑型、运动健身的积极意义。正如熊欢在采访中所言:“在健身过程中,女性会产生一种反思和反省的过程,她们会抛弃对健身结果的追求,而是享受健身的过程。通过健身具身体验,反思社会对女性的既定要求。”
本文转载自Vogue Business(ID:VogueBusinessChina),已获授权,版权归Vogue Business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8月24日,CBNData历时5个月、携手27家数据研究机构、集合5031位受访者、汇聚100+专家意见、沉淀【23万字】的《2022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正式发售!
此外,扫描下方二维码,还可进入专属社群,领取10元白皮书直减券,解锁群友专享价。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