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复苏的序幕已然拉开,便利店业态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2021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日前发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60家便利店企业(含石油系)发放了调查问卷,收集调研企业2021年经营情况数据。基于调研数据,报告对包括市场规模、利润率、商品结构、加盟体系以及数字化等方面做了定量分析。2021年全国便利店销售额3492亿元,便利店行业整体发展向好。从门店规模看,2021年中国便利店门店规模达到25.3万家。易捷、美宜佳、昆仑好客为门店数量的前三甲。
报告指出,2021年便利店单店单日销售5117元/天,较去年下降约1%,样本企业来客数与客单价均有所提升,客单价增速高于来客数,坪效67元/天,表现较去年有所提升。从各类销售占比情况来看,鲜食商品销售占比提升幅度较大,较2020年增长7.1%,便利店企业对鲜食品类的重视已为共识,此外,咖啡品类销售占比实现小幅提升,达0.8%。疫情持续影响下,闭店损失、效率降低、管理与防疫费用增加等因素使得便利店企业的盈利性受到冲击,净利润同比下降1%。便利店开店的城市和门店均有增长,便利店企业在深耕区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向外扩张,受疫情持续影响,社区型门店成为便利店扩展业务的重点。便利店企业通过薪酬增长、灵活用工等方式保持员工的稳定,同时通过更丰富的培训提升企业人效水平。便利店企业更加重视会员客户的价值,已有超80%便利店企业建立了会员体系。为了与消费者建立起更为密切的链接,超8成便利店已推出线上业务,打造网店并驱的全渠道通道,但线下场景仍然是便利店企业利润的核心来源。便利店在疫情下凸显其保障供给的公共服务优势,业态价值受到政府重视,政策层面利好便利店发展。
便利店行业已步入整合发展期,便利店企业凭借“差异化的商品组合”与“供应链共享”强化自身价值核心,凭借优质服务与精细化运营提升收益水平。便利店市场进入整合发展期,马太效应逐步凸显,头部便利店借助并购、区域加盟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二三线城市小品牌便利店在发展规划上呈现分化态势。随着便利店行业竞争愈加激烈,主流便利店借助并购、区域加盟等方式实现低线扩张,面对头部企业下沉,小品牌便利店在发展规划上呈现分化态势。本土便利店主导门店加盟模式向紧密加盟转变,外资便利店凭借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借助区域大品牌加盟商模式加快扩张。
报告认为,消费复苏的序幕已然拉开,便利店业态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有利于加速释放消费潜力,加快消费复苏,对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优化做出进一步贡献。因此,便利店企业更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在整合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加盟模式,通过差异化与优势合作强化企业核心价值,积极拥抱市场变化,借助优质服务与精细化运营提升收益性水平。
本文转载自第一财经(ID:cbn-yicai),已获授权,版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8月24日,CBNData历时5个月、携手27家数据研究机构、集合5031位受访者、汇聚100+专家意见、沉淀【23万字】的《2022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正式发售!
此外,扫描下方二维码,还可进入专属社群,领取10元白皮书直减券,解锁群友专享价。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