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式茶饮品牌在产业链上加大了投入,似乎仍然难以建立护城河,行业模仿、同质化现象严重。
导读:
新茶饮已成为青年人的悦己消费,随着茶饮竞争走入下半场,各大品牌出新款的节奏越来越快,虽然很多品牌都能保持上新频率,但是新品引发的关注度正在减弱。
茶饮品牌推新速度也侧面反映出同质化竞争下的焦虑,相比去年油柑、生椰,今夏的新茶饮市场似乎缺少了爆品。
原料端开卷
采取多品牌战略
2022年,新茶饮赛道增速明显放缓了。据《中国餐饮品类与品牌发展报告》,未来2-3年内,新茶饮增速阶段性放缓,调整为10%-15%。今年,包括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在内的多个品牌,选择了降价,第一波降价刚刚过去,又于近日开展了第二波降价。新茶饮们通过降价的方式,扩宽消费人群,刺激复购率提升,将目光对准中腰部市场,期待打开二三线中低端市场,提升盈利能力。
在融资金额上,去年茶饮过亿元的融资发生了13次,今年上半年披露的过亿元融资仅有书亦烧仙草、柠季、T COMMA三个品牌。不少新茶饮品牌已完成从被投资到主动投资这一身份的转换,选择投资则可以更快实现扩大市场份额,拓宽业务版图,增强品类协同,挖掘更大的市场潜力,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构造品牌的多边矩阵,实现多边作战,增强品牌护城河。
多数爆品难以持续但又手持大量现金的茶饮品牌选择了对外投资,喜茶、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茶颜悦色等都在扩大自己的投资版图,采取“多品牌战略”,以喜茶为例,投资以饮品为主线,包括咖啡品牌Seesaw、少数派咖啡、燕麦奶品牌野生植物YePlant、茶饮品牌和気桃桃、预调酒饮品牌WAT鸡尾酒、果汁品牌野萃山。此外,还以旗下品牌喜小茶的名义并购王柠柠檬茶70%的股权,跨越咖啡、植物蛋白、预调酒等多个赛道的品牌。
书亦烧仙草、柠季、奈雪的茶等品牌也都有所动作。蜜雪冰城投资了广东茶饮品牌汇茶,还对炸鸡品类进行投资,奈雪的茶投资茶饮品牌茶乙己,书亦烧仙草投了咖啡品牌DOC,柠季全资控股咖啡品牌RUU……
除了投资咖啡是一大趋势,投资同区域品牌是另一大趋势。茶颜悦色高调宣布,把自己的第一笔投资给了同为长沙本土品牌的果呀呀,虽然果呀呀的知名度远不如茶颜悦色,但二者存在一种CP关系,不仅被视作到长沙必喝的两大新茶饮品牌,双方创始人之间的互动也是颇多。
投资也可以助力企业覆盖更广阔的的消费市场,实现互补的效果,采取更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使企业构成更完整的品类生态,还可以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通过投资为品牌赋能,在竞争激烈的新茶饮市场当中增添砝码。
多维度盈利能否开疆扩土?
茶饮的门槛不高,创新受限。原料的创新信息更加透明,压低着产品竞争的围墙,入局者剧增,以致竞争激烈。头部品牌在全品类发力的同时,而一些中腰部则专注于做某些细分品类。如王柠、柠檬森等品牌专注做柠檬茶,书亦烧仙草、悸动烧仙草主要做烧仙草。
在加料上一度被调侃成“八宝粥”的新茶饮也开始和酒精、咖啡等原料组合。除了喜茶推出的微醺茶,茶百道也和泸州老窖推出了联名款奶茶“醉步上道”,在奶茶中加入了白酒,伏见桃山推出了京都小酒馆系列,更不必说众多品牌推出的酒酿奶茶。
陷入深度竞争,品牌进入多元化、多维度的竞争的背景下,不少茶饮品牌开始寻找企业新的增长曲线以及未来更多可能性,考虑启用品牌延伸策略,在茶饮产品之外,推出新产品项目,比如休闲零食、茶包礼盒、气泡水等零售周边产品。在奈雪2021年财报中,包括气泡水、茶礼盒、伴手礼这些在内的“其他产品”营收1.7亿元,营收占比3.9%。
瓶装茶方面,喜茶在推出气泡水、果汁后又推出了轻乳茶;奈雪的茶也以0脂、0卡切入,上新了瓶装气泡水;蜜雪冰城也推出了瓶装饮料,注册了“雪王爱喝水”的商标。疫情影响门店流量的状况下,失去线下自然流量的茶饮品牌们越来越看中线上新零售这个未来品牌增量。
茶包礼盒方面,喜茶一周茶礼盒,奈雪的茶礼盒、包括饮茶品、茶袋、预包装甜点等产品,扩展产品线,茶颜悦色的茶粉、方罐茶、习惯茶等,单包价格不超10元。
茶+欧包、茶+鸡蛋仔等都是茶饮店的常见组合,不仅丰富了茶饮店的功能,同时也突出了休闲性。而如gaga鲜语等突出茶饮+轻食的品牌,则可能被消费者视为轻食店。
星巴克在第三空间上的成功先例,显然对新茶饮品牌们诱惑十足,部分门店突破了十几平米的小店,拓展到了几十平,甚至上百平,在门店的空间设计上也制造环境的新鲜感。譬如喜茶,黑金店、PINK店、DP店、GO店、古风主题店、宠物友好主题店与环保主题店等不同主题的门店店型;茶颜悦色曾与精品咖啡品牌三顿半联名打造线下店,在2020年推出“游园会”概念店,提供包含茶叶、茶具、零食、日用品、文具等文化生活产品;蜜雪冰城的旗舰店除了提供常规的茶饮和冰淇淋之外,也设有咖啡烘焙区、炸串区以及文创周边区等。
品类多样、无限延伸的第三空间能为其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就当下的市场反馈来看,新茶饮品牌们在空间上的探索并不如想象中乐观。
结语
当茶中融入了咖啡、酒精,茶饮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由于行业门槛低、技术壁垒不高等特征,新茶饮产品很有可能会呈现出一种不断内部竞争的情况。只是,品牌是否能拥有供应链优势,打造经典单品,目前来看还要打个问号?
本文转载自消费界(ID:xiaofeijie315),已获授权,版权归消费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CBNData「2022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活动季」即将盛大开启
白皮书早鸟优惠 数据库会员体验资格 报告下载特权 …… 多重福利等你来领!
欢迎大家扫码入群,共同交流探讨新消费“真”相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