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工作六年的程序员。说实话,我周围同事其实穿格子衫的很少,因为很丑。我们都是把简单舒适都是放在第一位,并且的确不会特地注重穿搭。据我观察,程序员里穿得精致的十有八九技术一般。对我们来说,穿衣服就跟写代码一样。代码就是要追求简洁明了,写的花里胡哨的反而是做无用功。比如,打底T恤和运动外套最能代表我的形象。因为宽松 、舒适、自由。我不是一个会花时间研究衣服的人,所以这套搭配应该是“花最少时间得到让自己觉得舒服”的代表。有了老婆后对我在穿搭上影响并不大。我大学期间和工作后在穿搭的风格基本一致,偏年轻化休闲装。我现在的衣服都是老婆买的,如果硬要说区别的话,可能在风格从年轻化变得相对偏稳重一些。我平时很少买衣服,最近一次还是买羽绒服。GXG的夏季款、李宁的春秋款、优衣库的内衣算是我买的比较多的品类。主要还是这几个品牌的款式都比较简单。我是比较典型的理工男,加上工作环境偏IT,周边男性的风格也主要以休闲装/工装为主。总体来说,我的穿衣风格既不出彩也不出错,也没有要深入研究的动力。夏天,我 T 恤五六件可以一周换着穿。关键的是,我觉得买衣服无法给自己带来愉悦感。买数码产品和吃吃喝喝不比买衣服有意思吗?而且,现在又要炒股又要还房贷,搞钱带来的享受是买衣服不能比的。再过一段时间,我就要结婚了。说实话,当你有了老婆,有了家后,穿的舒服就行,好不好看不关心了。你还想去吸引谁的注意呢?
肉眼可见,我这两年更新衣服的频次很高。我在广告传媒行业工作。这一行的从业者普遍都会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因为工作氛围相对自由,所以在穿搭风格上比较多样。相较于体制内从业者,传媒行业的穿搭可以配得上“光鲜亮丽”。或许因为这样的原因,我在这两年也越来越在意“自己穿什么”这件事,甚至开始有些所谓的“偶像包袱”。我最早工作时的穿衣风格很单一,颜色不是黑就是灰。不太在意品牌这件事。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我买衣服还是在海澜之家。随着交际圈的扩大,你会不经意开始发现自己的穿搭风格不太适合你的工作氛围。最大的突兀就是,我在一个需要经常跟年轻人打交道的行业里显得过于老气。从那时候开始,我试着去换风格。凭着自己对“好看”的肤浅认识,我买过一些自认为好看但其实跟我很不搭的衣服。印象里,ZARA 出过一款衬衫外套是带有裙摆的。我在《这就是街舞》里看过张艺兴穿过类似的。可是,当我穿着这件外套去公司时,虽然回头率很高,但从同事的眼神里我知道“我和张艺兴并不一样”。这件外套我就穿了两次,后来被我剪掉裙摆送给了亲戚当工作服。类似的“浪费”还有很多。比如为了不显老气,我买过一些有可爱图案的衣服。但被别人说幼稚,我就当成了睡衣。我现在的体会是,当你没有一个好的指导老师时,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穿搭风格可能就得花点钱。我不得不承认,抖音算法的强大。我现在每天打开抖音,五条视频里有三条都是跟卖衣服有关的内容。不管是品牌专卖店的直播还是穿搭博主的教程,他们都在用不同的安利方式督促我去买衣服,每一句话每一个画面都踩在我的穿搭痛点上。比如前一秒的画面还是挺着啤酒肚的拉跨造型,后一秒就变成高级帅气的 city boy。因为我也有啤酒肚,这种安利就忍不住让我想加入购物车。我现在买衣服基本以 ZARA 为主,和一些小众的独立工作室品牌。这些工作室品牌都是在抖音的安利下收藏并筛选的,价格相对便宜款式也多。我衣柜里现在有 10件 T 恤 3 件衬衫。尽量保持一个简单、干净、年轻的风格。在我看来,男生对于自己的穿搭是需要注意的。一方面因为工作原因,我的周围同事或者接触的客户其实都有自己的风格,你需要在合适的场合有体面的着装。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单身狗,你需要接受一个事实,一个相对得体的衣品对自己是加分项。我讲个故事,有一天穿着一身黑去见异性好友,她说我今天穿得还不错。我对她表示疑惑:为什么今天的一身黑又好看了?她说因为今天这件黑色T恤上有一些纹路的设计感。你看,这就是异性在乎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