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IP潮玩以及基于IP衍生而来的消费商品和新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社交货币。
本文要点
基于以上背景,魔镜将从一些具体IP运作案例的分析入手,通过案例对象的商业模式、IP销售表现、核心竞争力分析、风险不足等角度,研究未来文化IP产业能从哪方面挖掘出新的增长机会。
文化IP产业概览
“文化IP”特指一种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是有着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穿透能力、长变现周期的文化符号。对于消费者来说,文化IP代表着某一类标签或文化现象,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愿意去追捧并且有越来越大的可能转化为消费行为。
聚焦在IP衍生及商业化部分,中国的IP授权商品零售市场在2020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并在2021年继续保持正增长。从中国授权IP类型及被授权商所处行业分布看,娱乐类IP仍是最主要的内容源头(57.5%)。而近年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迎来热潮,艺术文化(含博物馆)IP占比达18.5%;第三是潮流时尚类IP,占比11.0%。被授权商主要集中在玩具游艺(17.9%)、服装饰品(16.5%)、食品饮料(10.3%)、礼品纪念品(10.0%)等行业。
目前从淘宝天猫2022年1-5月的销售额数据看,服饰鞋包、运动户外、美容彩妆等品类销售规模都比较庞大,而鞋靴、礼品、运动户外、婴童用品等品类都对IP联名的营销方式表现出更高的偏爱度,IP联名商品销售额占该品类总销售额的比重较高,如婴童用品品类IP联名商品销售额的占比接近5%,而像玩具游艺这类与IP具备更高结合度的品类,销售额的占比更是高达20%。
报告将挑选潮玩和文博文旅两个细分IP市场,通过具体案例的成功经验研究,分析文化IP产业能从哪些方面挖掘出机会点。
IP产业细分市场案例研究——潮玩(泡泡玛特、卡游)
中国潮玩零售市场的成长速度十分迅猛,市场预测潮玩市场规模2024年有望超750亿元。2021年天猫淘宝模玩潮玩类目的销售额达206亿元,同比增长36.2%;2022年1-5月销售额已达84亿元,其中手办模型的市场份额占比最高(21.34%),其次是潮玩盲盒(16.47%)。
但目前线上潮玩市场仍较为分散,魔镜市场情报显示,2022年1-5月仅Bandai一家的市场份额超过10%,而最大的国产潮玩品牌是盲盒龙头泡泡玛特,以2.9%市场份额位居次席。线上市场CR10不足18%,市场分散的原因一方面是潮玩类商品制作门槛低,大量低质量商品和品牌得以在市场上活跃,另一方面市场上也充斥着大量伪劣产品和未得到正式IP授权的产品。
IP产业细分市场案例研究——文博文旅(故宫博物院、Disney)
对于文旅行业数字化,文博文旅IP依旧是亮眼的存在,过去一年最吸睛的莫过冬奥会了。文博文旅IP指基于博物馆、艺术馆、旅游景区等的藏品、景点进行再创作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及它们本身固有的品牌价值符号。与其他IP相比,文博文旅IP最为核心的差异性在于IP背后依靠的是更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内容素材充足,并且受众范围更为广泛,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敦煌景区及敦煌博物馆等都是典型代表。
近年国内外各大文博文旅IP相继通过授权、直营、联名等方式布局电商渠道,魔镜统计淘宝天猫已上线且较为知名的20个文博文旅IP,2022年1-5月合计已实现销售额16.5亿元,其中冬奥会相关文创产品占比最大,达14.98亿元,预计2022年文博文旅IP在淘天平台的总销售有望突破40亿元。
总结
如今,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升级”也如雨后春笋,IP概念也遍地开花,而文化IP作为其中关键力量又处于一个发展机遇期,文化IP以其高辨识度,好玩有趣、个性鲜明,有态度、有观点、有价值观的特征,赢得更多圈层人群关注,受众呈现爆发式增长。
随着IP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IP给品牌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其自带的流量可以为自身衍生产品和合作品牌带来可观的销量,还能为双方带来更大的知名度,赋予品牌文化内涵与机制。在未来,文化IP将成为自带流量的强势内容之一,品牌应当更多地参与到文化IP的跨界延伸当中,并且选择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影视、动漫、表情包的授权,更可以与文物古迹、顶级赛事、公园艺术馆等玩在一起,共同实现价值的变现。
本文转载自魔镜市场情报(ID:gh_4cb26cb5ab0a),已获授权,版权归魔镜市场情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CBNData行业社群会员免费招募啦!
人脉拓展 资源对接 情报分享 影响力打造 多重福利 ……
扫码添加客服,加入精英社群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