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康佳的评价的转变,就如同康佳的发展史一样,从称霸彩电行业到一落千丈。
“人生的第一台电视就是康佳,用了11年。”
20年前,家里有一台康佳彩电是极有牌面的事情。
如今,康佳成了部分消费者买到的“雷品”。
“康佳的电器我服了,买了个康佳电视卡的要命,给退了!”
消费者对康佳的评价的转变,就如同康佳的发展史一样,从称霸彩电行业到一落千丈。
康佳是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1999年,康佳成为深圳第一个产值过百亿的工业企业,曾连续5年霸榜国内彩电销量第一,成为国内“彩电一哥”。巅峰之后,康佳连续10年亏损,靠卖地卖股卖总部苦苦支撑。
作为昔日家电行业巨头、深圳首家百亿工业霸主,康佳为何沦落至此?
8年80个亿,康佳反超长虹成“彩电一哥”
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广东光明华侨电子工业公司(康佳前身),于1980年在深圳成立,主要生产收录机、音响等电子产品。
当康佳牌收录机在国内名声大噪时,康佳的管理层瞅准了前景更好的彩电行业。
当时,彩电行业技术含量高,康佳没有独立生产彩电的技术和资质。于是,康佳先为港方生产彩电机芯,积累技术和资金。四年后,康佳拿到国家颁发的最后一张内销彩电生产许可证,开始发力彩电产业。
让康佳彩电产业发展壮大,绕不开康佳的传奇人物——陈伟荣。
陈伟荣是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的高材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康佳,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他从基层技术员一路晋升,成为康佳集团的总裁。
陈伟荣时期的康佳,是康佳最好的时期。
在位7年,陈伟荣带领康佳创造了一段辉煌时期,他大力发展彩电业务,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2亿元以上,一连斩获了三十多项彩电技术专利,稳居全国第一。
1992年,康佳在深圳上市,随后康佳回购香港港华的股份,成为国有企业。一年后,康佳北上,并购濒临破产的牡丹江电视机厂,成立牡丹江康佳实业有限公司,创造了“牡康模式”:即牡康公司完全按照康佳的管理模式运营。次年,牡康扭亏为盈,实现利税5000余万元,年产值上万台。
江泽民视察牡康时,给予“牡康模式”充分肯定,并题词:沿海内地优势互补,开拓创新携手发展。
之后,康佳在陕西、安徽、重庆等地推行“牡康模式”,开始了全国版图的扩张。
1997年,康佳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广东省和深圳市“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一年后,康佳彩电国内市场占有率跃升第一,反超长虹。两年后,康佳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高清晰数字电视,并正式投产,成为深圳首家营业额超百亿的电子企业。
那一年,国庆大典的阅兵仪式上,现场直播用的是康佳电视,天安门城楼和中央电视台演播室用的也是康佳电视。
不仅如此,康佳电视还走出国门,在拉斯维加斯国际博览会惊艳亮相,荣获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创新2000奖”,这标志着康佳彩电研发技术达到世界水平。
在陈伟荣的带领下,康佳的规模和产量不断扩大,先后在东北、西北、华南、华东、西南分别建立了五大生产基地,在印度组建了合资生产企业,年产量突破1000万台。康佳总资产从1992年的5.49亿飙升到2000年的89.13亿,8年翻了16倍,从行业57位跃居亚军。
“彩电王者”10年亏70亿,沦为二三流品牌,卖地求生
当时,陈伟荣和他的同班同学TCL的李东生、创维的黄宏生,组成了彩电“三大巨头”,但陈伟荣却是最早离开彩电行业的。
那些年,电视行业竞争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彩电业经历了6次大规模的价格战。有数据显示,在2000年,彩电业因价格战造成了高达150亿的损失。
各大品牌一边深陷价格战泥潭,另一边面临彩电业生产能力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当时,彩电业的需求量只有供给量的一半,卖不出去的彩电堆满了仓库,亏损严重。
康佳也难幸免于难,2001年5月,康佳宣布亏损近7亿元,大股东华侨城对此很是不满,于是陈伟荣选择离开创业。
随后,康佳迎来巅峰时刻,2003年—2007年,连续5年霸榜国内彩电销量第一,被誉为90年代国产四巨头之一。
那时的康佳,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是咬牙硬撑。靠低价策略抢占市场,虽然换来了行业老大的位置,但不仅不挣钱还赔了不少。
为了扭转亏损局面,康佳将目光瞄向了房地产,成立了地产事业部及开发投资公司。
当时,房地产市场十分火爆,造富神话每天都在上演:北京房价3个月翻一倍、深圳新楼盘5小时售罄、温州炒房团一次性买80套房……
于是,康佳贷款买地,大力投资,斥资17亿,拿下江苏昆山36万平方米土地,建设旅游度假区。之后,康佳又斥巨资在深圳南山区科技园建立研发大厦。
大力发展房地产时,康佳的彩电主业却开始慢人一步。
当康佳在房地产大手笔买进卖出之时,中国彩电行业正从传统CRT向液晶电视升级,国内各大彩电巨头争相建厂投产,卯足了劲进行产业升级。而康佳却因房地产业务占用大量资金,建厂之事一拖再拖,1年后才在昆山建厂。
康佳液晶电视面世的第一年,出货量约为400万台,仅为TCL的一半。也远低于创维、海信的出货量。之后,康佳彩电业绩持续下滑,市占率也直线下降。
数据显示,在2016年上半年,康佳电视市占率仅剩9%,掉出国产电视第一梯队,与酷开、VIDAA这类二三线电视品牌处于同一梯队。
一边是竞争激烈、亏损严重的电视主业,一边是投资大、来钱快的地产副业。那些年,康佳在彩电上赔的钱,全都在房地产上找补。
2017年,康侨佳城70%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拍卖,龙光地产以69.8亿元拍得此项目,此外,还支付了8.4亿元保证金,以及为康佳偿还了16.1亿元贷款本金和利息。之后,康佳陆续转让康佳视讯、昆山康佳、深圳康桥佳城、滁州康佳科技等十多家公司股权,换来90亿元。
有媒体统计,近10年来,康佳累计亏损金额高达72.6亿元。而康佳接连出售房产业务,也饱受外界质疑,被解读为:康佳缺钱,“卖地求生”!
昔日的彩电霸主,如今艰难求生,做错了什么?
根据洛图科技公布的2021年国内彩电销售推总数据,小米以90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国内市场榜首,海信以近700万台的出货量紧随其后,TCL、创维的出货量均为500多万台,而康佳的出货量不到300万台,排在第7位。
康佳作为昔日的彩电霸主,如今的日子却并不好过。一方面传统的老牌厂商竞争激烈,步步紧逼。另一方面小米、华为等互联网家电企业强势崛起,对传统企业进行降维打击。
目前,康佳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既没有老牌厂商的实力,也没有新厂商的冲劲,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生。
回顾康佳的发展之路,康佳之所以逐渐衰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缺乏核心技术
陈伟荣在位时,十分重视科研,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2亿元以上。基于此,康佳才能顺利研发出中国第一台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样机,反超其他厂商,成为行业老大。
随着陈伟荣的离开,康佳的重心转向房地产,研发经费越来越少。康佳财报显示,2016年,康佳投入的研发资金只有0.88亿元。研发经费的直线下降,导致康佳深陷低研发困境,缺乏核心技术,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其他厂商超越。
在科研方面,TCL、创维、海信都给康佳好好地上了一课。
TCL斥资200亿元用于液晶面板的研发,成功跻身全球面板业前五强。
创维在全球设立10个研发中心,累计申请专利破万件,在代表高端和前沿的OLED电视领域具有绝对领先性。
海信自研电视芯片,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全系列芯片产品,在超高清显示领域遥遥领先。
面对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市场上新势力的加入,康佳原有的品牌逐渐老化,与其他厂商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业内人士曾这样评价康佳:康佳没有规模、没有科技含量,不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没有差异化,只能做炮灰。
二、高层内斗、内耗严重
从康佳决定入手房地产时,公司高层之间就开始明争暗斗。仅仅两三年时间,康佳的CEO就更换两三个,同时康佳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就发生了42起,包括6位集团管理层、1位董事局主席和1位监事的辞职。
在2015年报中,康佳承认其管理层“内斗”对公司产品销售造成了不利影响。年报称公司管理层,特别是内销彩电业务管理层变动较为频繁,对公司凝聚力、员工士气、产品规划战略以及经营效率带来了较大冲击。
康佳长时间“内斗”,除了消耗自身大量精力,导致内耗严重外,最为致命的是:康佳“内院着火”之时,也是国产电视市场转型发展最快的时候,而“内斗”拖慢了其发展进度,让康佳在产品、营销、互联网转型等方面总是比别家慢一步。
等康佳回过神时,海信、TCL、创维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康佳已无法打破这种局面。
三、成也转型败也转型
康佳的转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创业初期,康佳采取多元化经营,经营的产品多达20个门类,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之后,康佳聚焦彩电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发展,让康佳成为彩电王者。在彩电业竞争格局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康佳再次转型,向多元化经营转型。
2017年,康佳对外表示:“康佳未来不只是彩电企业。”企图摘掉“电视”的标签。
目前,康佳在智能家居、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AIoT、产业园区、环保、半导体、芯片等领域均有涉猎。
盘子大,花钱多,挣钱少,便是康佳目前的现状。比如,半导体、新能源、芯片等业务均为“烧钱大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康佳并没有多少家底,只能一直借钱。
截至目前,康佳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元化业务,没有一个有所成就,其资产负债率连续多年高达70%。
未来,康佳的发展之路究竟要走向何方?或许,康佳自己也不知道。
结语:
在上个世纪,中国家电是中国制造的一个标志性符号。造就了康佳、TCL、海信等一众老牌企业。
如今,“电视不是客厅主角”的观点逐渐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共识,彩电对很多家庭来说只是一个充当大型摆件的“装饰品”,彩电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未来,传统家电如何破局,成为康佳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1.4%至1705亿元。随着互联网家装市场渗透率的提高,预计到2022年将突破2000亿元。
站在智能家居的风口上,传统家电企业能否抓住机遇,实现逆袭,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华商韬略:卖地卖股卖总部,深圳首家百亿工业霸主为何衰到这一步?
搜狐:一代巨头康佳, 陨落了!
天下侃财:一代“彩电霸主”跌下神坛,10年亏损72亿,曾蝉联5年销量冠军
本文转载自
(ID:gucangchanpinjia),已获授权,版权归谷仓新国货研究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