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老人机,爷爷奶奶们也成了“果粉”?
当然,促成老年用户在这个双11对智能手机需求井喷,或许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原因,那就是适老化改造。长期以来,银发一族其实是被“抛弃”在互联网浪潮之外的,君不见在几年前常有子女为父母手绘微信/微博,乃至智能手机使用说明书的新闻出现。老年人尽管有心参与到互联网生活中,却因为从主观能动性还是客观可行性上,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都处于很低的状态,因而被数字鸿沟隔断于互联网世界之外。
然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渗透到“五环外人群”,以及互联网行业流量红利面临枯竭,老年用户也成为了存量市场中的“价值洼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60岁及以上的老年网民数量占据整体网民的12.2%、规模达1.233亿人,但在2016年这一数字仅为2600万人。
自2021年以来,APP的适老化改造已经席卷了主流互联网厂商旗下的产品。而在完成了适老化改造后,老年版APP增大字体、移除繁杂冗余功能,以契合老年用户视力下降以及思维能力放缓的特点,并且去除了广告和诱导式按键,也帮助了这类用户降低了上网的门槛。当老年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被逐渐填平后,上亿的老年网民也拥有了与年轻人类似的互联网体验,这也就促成了他们对于智能手机需求的井喷。
在手机厂商以后向收费为利润来源的情况下,广告、推送、增值服务等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尽管学习能力强的年轻用户能够找到解决之道,可老年人面对这种机制的抵抗力就会弱很多。更何况在《个人信息保护法》没有实施、工信部整治APP超范围索取权限之前,国内安卓APP的整体质量几乎是堪称一言难尽。而在社交平台上,网友反馈自家老人用的Android手机经常不知不觉就多了一堆莫名其妙的应用,或是不明不白地被扣费,这样的例子几乎比比皆是。
虽然苹果的“围墙花园”策略对于开发者并不友好,但对于用户的体验来说就要好得多了。并且得益于iOS本身高封闭性所带来更易用的操作方式、更高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以及其商业策略,也免除了广告和不良APP对防范意识差的老年人的侵扰。
此外,Android与iOS不同的生态同样也是关键。开放的Android给了用户更高的可玩性,但也对用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为明显的就是Android应用的安装方式更为多样化,而不支持侧载的iOS理论上只有App Store可以安装和更新应用。除了免费试用然后自动续航的订阅这个“陷阱”外,老年用户再怎么折腾,基本上也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复杂的Apple ID机制对于老年用户不太友好,但实际上Apple ID对于这类用户的意义并不大。毕竟为了使用体验,网络上的许多观点都是直接建议禁用iPhone的“安装应用”、“进行内购”,以及"删除应用",也就是为老人安装了微信、抖音、爱奇艺等常用软件后,就禁止安装和删除应用,让他们可以不需要接触Apple ID也能流畅的使用手机,并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
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上手就可以用、学习成本足够低的手机,可能除了老人机就只有iPhone了。
本文转载自三易生活(ID:IT-3eLife),已获授权,版权归三易生活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