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如果把“yyds”“笑死”“宝”这些流行词屏蔽掉,互联网数据将会消失一半。从谐音梗到洗脑神曲再到迷之缩写,在语言愈发碎片化的当下,年轻人离开流行词,就不能好好说话了吗?
上周末,DT君向读者发起一项流行词调研:6月热词有哪些?共有472位读者向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答案,其中90后(23.7%)、95后(35.1%)、00后(28.2%)占比最多,女性超过7成(71.8%)。
我们发现,流行词已经成为年轻人日常聊天的一部分。
从受访者数据来看,95后和00后中互联网十级冲浪选手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在“你知道这些流行词的来源吗”问题下,接近九成的95后和00后表示,至少知道一部分。同时,年轻人和周围的人更频繁使用流行词。尤其是00后,周围“经常使用”和“频繁使用流行词,不用可能无法正常沟通”的人群占比加起来已经超过了50%。
以下是6月份被提及频率排名前20的热词,我们将围绕它们展开分析和讨论。
注重正向情绪的表达
yyds,即永远的神,最初来源于游戏主播山泥若,在直播时他夸赞电竞职业选手乌兹为“永远的神”,表达对他的喜爱和实力的认可。因为简单易记、情绪振奋,永远的神被网友们不断重复、传播,并简化为拼音缩写yyds,成为网络流行词。
今年4月,yyds因为杨洋的一条微博热度再次升高,在评论区,粉丝们调侃明星,故意翻译成“杨洋单身”“永远单身”……
在读者向我们提供的6月流行词中,我们发现许多词语和yyds相似——词语本身并没有太多实际性的信息含量,使用它,只是为了传达一种正向的情绪。
排名靠前的“绝绝子” “勇敢牛牛”和“yyds”有异曲同工之妙,简单的名词+绝绝子+感叹号公式,就能传达出一种积极的认同感和正向的夸赞。“勇敢牛牛”则最初来源一张牛的表情包,上面写着八个字“勇敢牛牛,不怕困难”,后来勇敢牛牛被广泛流传,用于鼓励自己和别人。
DT君的一位朋友说,自己即便不了解室友正在追的明星,也会在聊天中直接回应她:xxx,yyds。因为不用费尽心力思考措辞,使用yyds等词语的社交成本非常低,但传达出来的善意和认同相对有效。
“聪言聪语”霸占6月流行词
另外,在我们的问卷中,女性提及王思聪语录的三个关键词,比例明显比男性高。抛开性别本身比例的影响,在提及“想你的液”“我命油我不油天”和“葱油饼”这三个流行词的人群中,女性所占比例仍然较高。比如,受访者中女性占比为71.5%,但提及了“葱油饼”关键词的人中女性占比高达87.5%。
结合数据,我们认为,对于娱乐事件中的流行词,当下年轻人的态度已经不仅仅限于“觉得好玩”,也有不少人愿意开始从女性视角,作出反思和警醒。
年轻人偏爱“无脑式”快乐
“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有圣代,有奶昔,蜜雪冰城价格低。冰淇淋,化得快,不如来个大圣代。”
土味的审美、拙劣的曲调、蹩脚的中英文混杂……6月,这首集合了所有神曲统一缺点的洗脑宣传歌,让蜜雪冰城几乎一夜之间从土味之王晋升为顶流。在我们的统计中,“蜜雪冰城甜蜜蜜”被提及为6月流行词的频率排名第三。截至6月29日,微博上#这是蜜雪冰城新歌吗#话题获得了6.4亿阅读、5.1万讨论。
排名第一的《热爱1005度的你》,歌词从“super Idol 的笑容,都没你的甜,八月正午的阳光,都没你耀眼”被恶搞成“super idol 的笑容,都没你的咸,八月正午的阳光,都没你刺眼……”除此之外,还有热爱250度的你、热爱150分的你、热爱下班的你……
①简单又上头的神曲,符合当下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无脑式”快乐需求:追求短暂的视听快感和心理愉悦,拒绝深度思考。因此,获得成本和理解成本都相对较低、尤其是带有沙雕特质的梗,更容易在年轻人群中流行起来。
②我们可以从这些二次创作的传播中发现,年轻人越来越不掩饰自己对廉价快感的追求,也不太在意土味、low等负面标签。某种程度上,玩梗、自嘲,已经成为他们消解被高高架起的严肃和虚伪的一种方式。
正如网友说的那样:“土味是真的,蜜雪冰城难喝也是真的,但带来的快乐是抓得到的。”
写在最后
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现实社会正在向网络世界转移。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现实中的面对面沟通。在我们统计的6月流行词TOP20中,除了高考、毕业这种全民性关注的年经话题,其他的几乎全部来源于互联网。
也因此,网络流行词被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内涵。表面上,年轻人试图通过制造出来一种新的语言,彰显个性、自娱自乐,实际上,正在流行的热词、热梗,也是一种他们可以彼此确认的暗号,最后,他们通过这种确认形成联结,得到规模更大的群体认同感。
总结6月流行词,DT君认为,年轻人正在回归一种简单的快乐。
无论是以yyds为代表的拼音缩写,还是蜜雪冰城甜蜜蜜引发的土味狂潮,还有对聪言聪语的调侃、对内卷的自嘲式消解、对陌生人“勇敢牛牛”式的鼓舞,年轻人能缩写,就不多说,能rap,就不念出来。每个字母都呈现出“爱谁谁,快乐就好”的姿态,每个音调都有种痛快潇洒的气质。
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曾在文章中写:“(流行词)这种民众群体狂欢似的语言游戏,实际上是研究大众精神生活、社会群体行为和流行文化风潮的典型标本。”
这也是我们想做流行词系列调研的初衷。
重要的,不仅是破解这些流行暗号的含义,也是透过这些尽可能简化的表达方式,看到年轻人内心的丰富和复杂,听见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本文转载自DT财经(ID:DTcaijing),已获授权,版权归DT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