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上到线下,淘品牌们需要转换哪些思维?

近来互联网品牌线下开店的势头越来越猛,机遇与风险并存。 其中,就有红遍淘宝的三只松鼠和茵曼。我们采访了这两家把淘品牌开到线下的案例,看看他们都是怎么做的,遇到过什么问题,看到了哪些机会。

CBNWeekly2017年5月14日

三只松鼠:线下店是一种广告行为

三只松鼠看到了线下巨大的流量机会。“很多人以为我们是在线上遇到了瓶颈而选择线下,其实不是,我们的目的是想把线下的用户引领到线上来。”三只松鼠CEO章燎原对金字招牌TopBrands说。

(2016年9月,三只松鼠在安徽芜湖开了第一家线下店,取名“三只松鼠投食店”。图片来源 | 联商网)


根据去年麦肯锡发布的关于网购普及率的报告,2015年,国内三线以下城市的网络零售总额首次超过一二线城市。但与一二线城市89%的网购普及率相比,低线城市的网购普及率只有62%,这部分人的数量达1.6亿,相当于一二线城市网购人数总和。 


这也是三只松鼠选择在三四线城市开店的原因,目前三只松鼠在安徽芜湖、蚌埠、苏州有三家实体店。负责实体店的团队共有50人左右,又分为店内运营、门店管理、货品管理、门店拓展等小组。

 

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低线城市更容易形成商业中心。最近几年,三四线城市蕴含的市场机会以及地方政府给出的优惠政策,让商业地产涌向这部分低线城市。三只松鼠挑选城市的标准,正是该城市有没有竣工的Top3购物中心,并选择入驻购物中心里最好的商铺。


在开出第一家实体店之前,章燎原花了10个月的时间思考开实体店的目的及方案,其中最大的困难,是店铺设计的定位。最终得出的思路是,实体店加入三只松鼠的品牌元素和情感,通过体验,起到沟通线上线下、连接消费者和品牌的作用——这同样也是三只松鼠品牌IP化的惯用做法。 


去年9月底,三只松鼠位于芜湖市金鹰购物中心的第一家实体店开业。店铺面积300平米,装修为森林风格,店内1/3的区域设置了座椅,饮品区售卖奶茶和果汁,货架上不仅有淘宝店中的坚果和零食,还售卖抱枕、玩偶等周边产品。



(三只松鼠实体店不仅售卖坚果和零食,还卖抱枕、玩偶等周边产品。图片来源 | 电商在线)


“在开第一家店之前,我们认为线下店是不具有销售功能的。”章燎原说,最初的想法是,把线下的体验店当做广告,一家实体店的房租和运营费用每年约100万,就算每家店亏损50万元,100家店也就5000万,但带来的流量是巨大的。 


让章燎原颇感意外的是,线下的销售额超出了他的预料。芜湖店第一个月的销售额达到240万,预计一年销售额将达到1200万,并实现盈利。 


“这也放出了一个信号:线下实体店的春天真的不是实体经济不好,而是实体经济的营销策略有问题,以至于他们的产品、效率、装修都不是很好。”章燎原说,“如果你认真经营一个 IP,把很小的东西做得很精致,体验感、氛围感足够强,它也可以很高端。” 


从线下的消费者来看,线上、线下的消费者重合度并不高。体现在产品上,淘宝店铺的爆款很集中,在三只松鼠的淘宝店中,销量最高的是碧根果,月销近26万件。而在实体店中,并没有集中的爆款。眼罩、抱枕等周边产品能占到销售额的8.39%。“逛本身是无目的的,但是可以引发冲动消费的欲望。”章燎原说。 


“之前的爆款思维慢慢被淘汰了。”茵曼O2O总裁蔡颖也对金字招牌TopBrands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线下消费更注重整体搭配,而爆款思维很少考虑到,这也慢慢影响了产品设计,目前所有产品的设计思路转变为成系列、成搭配。


尽管线下的销售额超出预期,但三只松鼠通过线下体验,把线下的人流拉至线上的初衷没有改变。 


三只松鼠的每件线上产品,都要经过种植户、供应商、三只松鼠仓库、电商平台、消费者等流程,整个过程数据化。三只松鼠已经积累了4000多万的用户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用户潜在的需求,为新品研发、供应商评分提供依据。 


线下店启用了新的门店管理系统,线上线下的库存打通,线下店直接从最近的仓库订货,并直接结算。 


“新零售也好,智慧零售也好,这些在本质上还是代表了成本和效率的先进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成本效率,电商本身就是新零售,线下投食店也是。”章燎原说。


茵曼:新零售其实就是全渠道


与三只松鼠相比,茵曼的实体店数量要多得多,自2015年年底开实体店以来,茵曼在全国共有414家实体店,其中直营店14家,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等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以加盟为主,目前共有加盟店约400家。


(茵曼目前共有414家实体店,其中400家是加盟店。图片来源 | 亿邦动力网)


茵曼O2O总裁蔡颖更愿意把“新零售”理解为全渠道,“‘新零售’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一个品牌不应该有渠道限制,消费者在哪里,我们就应该有相应的渠道。” 


今年2月初,茵曼CEO方建华在微博上晒出了茵曼实体店的成绩单,2017年1月,400多家实体店业绩超过2800万,相当于每家店每月卖了7万元,每天卖2000多元。 


这不是茵曼首次布局线下渠道,2011年9月,茵曼在广州中华广场开了第一家实体店,此后又在内蒙古、安徽、黑龙江等地区开设30多家店铺。茵曼算是第一批向线下走的淘品牌,但此番尝试在2012年终止。 


3年后,茵曼重新布局线下,方建华曾对媒体如此解释第一轮失败的原因,“当时二维码、支付条件、智能手机普及物流等条件都不成熟,实体店并不顺利,而现在是拓展线下渠道更好的时机。” 


“线上的广告成本、获客成本一直在增加,现在大家对线上的环境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不再像以前一样虚高。而实体零售也开始走出收租金的模式,思考怎么与消费者互动,让消费者体验得更好。”蔡颖说。 


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不再单纯的卖东西,转而售卖服务和生活方式,而消费者则渐渐对“逛商场”产生了期待,给了茵曼这类品牌机会。 


去年4月,茵曼烟台新世界百货推出2.0版本体验店。这是在开了200多家实体店后,对实体店产品和店面设计的升级。新版体验店分为客厅、餐厅、卧室三大区域,除了售卖女装,还增加了家居、配饰、花茶、童装等生活方式类产品。“商品连接让品牌和消费者的介质,他不仅买你的产品,也会买你的文化,当大家都认同一种文化的时候,就会有社群出现。”蔡颖说。


(茵曼的线下店,除了售卖女装,还增加了家居、配饰、花茶等生活方式类产品。)


靠着加盟,茵曼迅速在全国开店,目前加盟最多的省份有河南、河北、江西、山东。茵曼加盟商有百分之二三十都没有零售经验,但在茵曼看来,在产品、店铺、形象、服务等都模式化的情况下,“只要照着我们的标准来就行了。”


目前,茵曼400多家实体店的数量和优衣库几乎接近。去年,茵曼宣布计划5年内在全国1000个城市中开设10000个线下体验店铺。快速开店的背后隐藏着过度扩张和人才紧缺的隐忧,对于品牌方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10

好文章,点个赞

版权提示

转载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请于文首标明来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内容,请联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CBNData-ad
相关推荐

订阅CBNData数据月报

涵盖20+研究机构精华内容,每月为你整理全网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报告。

立即订阅